-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书信体散文阅读
——《“九一八”致弟弟书》文本解析
教学目标:
1、了解书信体散文的特征,并掌握此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回顾“九一八事变”,了解国难当头的青年为民族振兴所付出的努力,,品味作品中体现的浓烈的亲情,割舍的离痛,奉献牺牲的爱国精神,认识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休戚与共。
2、掌握在文中寻找线索,筛选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侧重于散文中行文思路和概括特定信息这2个考点。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了解行文思路和掌握概括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
介绍“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
了解行文思路
第一层:敲定书信内容的前后时间——10年(1931-1941年)。
第二层:回忆“我”离开家乡,弟弟对我的反应——看都不看我。
第三层:写弟弟长大后,给我写信,并诉说自己的苦闷。这说明弟弟在生活中有了挫折,
第四层:收到弟弟来自东京的信件,然而我正离开上海,前往东京,最后在东京未见上面。
第五层:弟弟来上海找我,等回去后,我和弟弟有了短暂的相聚,发现弟弟和其他年轻人一样,不怕流浪漂泊。这说明弟弟面对挫折,是勇敢坚强的。
第六层:七七事变后,弟弟离开上海,前往西北去抗日,我们以无言的方式道别,并回忆了小时候我和弟弟在一起的夜晚。这说明弟弟有为国牺牲的决心。
第七层:写抗战不久,我去了山西,未见到在前线洪洞的弟弟,但看到和弟弟一样年轻的战士,心里却很放心弟弟。这表明我很认可弟弟为国家民族振兴所做的事情。
第八层,强调了我对弟弟的思念,埋怨弟弟为什么不来信。
三、习题讲解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信中写“满铺着雪的无边的大地”和大海上“飘飘荡荡的”海船,都表达了前途未卜的意思,写出了“我”对流浪生涯的忧惧不安。
B.“我”有一个时期写给弟弟的信中,谈的总是说些樱桃树玫瑰花之类的“空话”,这些话题看似亲切,实则回避了弟弟信中流露出的苦闷。
C.弟弟从上海前往西北的分别之夜,两人并无多言,但信中追忆那个夜如同幼年的夜,写出了“我”在漂泊多年后重拾与弟弟的亲密感情。
D.信件的结尾处,点出“又快到‘九一八’了”,照应了信件开头“这十年中”的说法,同时将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解析:选C项。
“重拾与弟弟的亲密感情。”表述错误,弟弟从长大以后,就持续与有书信往来,亲密感情没有变化而如同幼年分别之夜,虽无多言,但更体现我弟弟的情感之深。故此选项陈述错误。
8.这封信情真意切,“恍恍惚惚”的情感状态更是一再呈现。请分析这种恍惚感的由来。(6分)
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考生依据题干要求,寻找对应的信息,进而完成理解、概括、提取的任务,去拟定答。
答题思路:首先核心问题:恍惚的原因
其次寻找“恍恍惚惚”在原文中出现的位置:“世事恍恍惚惚地就过了”,“只觉得恍恍惚惚的”
再次根据上下文内容,第一处离家十年,对弟弟的记忆十分模糊,又常与他通信,由此可总结出第一点:对弟弟的牵挂和思念。第二处是弟弟离开上海去西北的那夜,“那样黑黑的夜”,“我心里不知道想什么,不知道愿意让你走,还是不愿意”,可总结出第二点:对弟弟的担忧和不舍。
参考答案:(1)“恍恍惚惚”的情感状态与“我”对弟弟的牵挂和思念有关:“我”与弟弟相处短暂,离别之时弟弟年幼,在“我”的心中认为弟弟还未长大,而弟弟来信中说了一些苦闷的话,这让“我”不相信他已长大;二人漂泊在外,个人命运充满未知。
(2)“恍恍惚惚”情感的背后是“我”对弟弟的担忧和不舍:弟弟决定参军抗日,“我”担心弟弟的安全,不舍弟弟的离开,但又不能阻止弟弟,内心陷入矛盾;为看到像弟弟一样的青年而高兴,但又为没有见到弟弟而牵挂担忧。
9.对于弟弟先后在上海和山西的两段生活,“我”都放在周围年轻人的群体生活中来叙述,且有不同的感受。请对此加以分析。(6分)
考生需要充分挖掘萧红对青年命运的观察和思考,即此文章的主旨情感。
答题思路:首先明确答案分为在“上海”和“山西”两点作答;
其次要答“感受”,属于心理状态。如果文中有现成的词语,就可以直接引用,如没有,需要自己归纳。
最后,根据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1)弟弟在上海时,“我”的心理感受是慌乱:这些流浪的年轻人粗直可爱、充满力量、勇敢向前,但他们没有目标,前途未卜,所以这时候“我”对弟弟这样的生活状态是感到忧郁慌乱的。
(2)弟弟在山西时,“我”的心理感受是开心:这些和弟弟一样的年轻人快乐活泼、积极勇敢,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希望,有他们在,中国不会灭亡,所以这时候“我”的内心是开心而放心的,坚信胜利一定会属于弟弟这群年轻人。
四、类文阅读
后园
萧红
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届高考议论文模拟主题 远大志向.docx
- 2023届高考作文复习:议论文写作指导.docx
- 北京市理工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北京市理工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第一模拟-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仿真模拟卷(全解全析).docx
- 第一模拟-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仿真模拟卷(原卷版).docx
- 福州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docx
- 河北省唐山市十县一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河北省唐山市十县一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河南省九师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核心模拟卷(二)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