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宏观经济学》讲稿;第十九章 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第一节 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绝对优势的衡量有两种办法: 用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来衡量。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用生产成本,即用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劳动)数量来衡量。如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中,一国单位产量所需的要素(劳动)投入低于另一国,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 表1-1 中国和美国的生产可能性(1);自给自足: 中国:大米产量50吨,小麦产量25吨。 美国:大米产量40吨,小麦产量50吨。 合计:大米产量90吨,小麦产量75吨。 专业分工: 中国:大米产量100吨,小麦产量0吨。 美国:大米产量0吨,小麦产量100吨。 合计:大米产量100吨,小麦产量100吨。 ;假定两国均保持其优势产品在自给自足时的消费量,多余部分用于与对方交换自己所需的劣势产品;中国大米与美国小麦的交换比例为 1比 1。 交换结果: 中国:大米拥有量50吨(自产),小麦拥有量50吨(进口)。 美国:大米拥有量50吨(进口),小麦拥有量50吨(自产)。 贸易所得: 中国增加小麦拥有量25吨; 美国增加大米拥有量10吨。 所以,国际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处。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局限性: 无法解释各种产品的生产均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和均具有绝对劣势的国家之间进行国际贸易的必要性。;二、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 大卫·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理论,解决了绝对优势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非仅仅限于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每一个国家都应当集中生产并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自己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相对优势的衡量办法: ①相对劳动生产率——不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或两种不同产品的人均产量之比。 ②相对成本——一种产品单位要素投入与另一产品单位要素投入的???率。 ③机会成本——为了多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数量。 ;2-1 中美两国的生产可能性(2);自给自足: 中国:大米产量50吨,小麦产量25吨。 美国:大米产量60吨,小麦产量75吨。 合计:大米产量110吨,小麦产量100吨。 专业分工: 中国:大米产量100吨,小麦产量0吨。 美国:大米产量20吨,小麦产量125吨。 合计:大米产量120吨,小麦产量125吨。 ;假定中国大米与美国小麦的交换比例仍为 1比 1。 如果中国全部生产自己具有相对优势产品(大米),并保持在自给自足时的消费量(50吨),多余部分(50吨)用于与美国交换自己所需的相对劣势产品(小麦);美国用1/6的资源生产自己具有相对劣势的产品(20吨大米),5/6资源生产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125吨小麦)。 ;交换结果: 中国:大米拥有量50吨(自产100吨减出口50吨),小麦拥有量50吨(进口)。 美国:大米拥有量70吨(自产20吨加进口50吨),小麦拥有量75吨(自产125吨减出口50吨)。 贸易所得: 中国增加小麦拥有量25吨; 美国增加大米拥有量10吨。 所以,国际贸易仍然有可能对双方都有好处。;三、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解释李嘉图理论中两国比较成本之间的差异?也就是说,国家之间的比较优势是由什么决定的。他认为,如果假定两国的生产技术完全相同,则两国要素禀赋的不同就成为决定两国之间比较成本存在差异,从而有必要进行贸易的唯一因素。 俄林在此基础上于20世纪30年代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形成的原因: 俄林认为,区间贸易产生的一个直接原因是两地商品相对价格的不同,而后者又是由生产要素的供给及其价格决定,故两地区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或其稀缺性的差异)是贸易关系成立的必要条件。 国际贸易是区间贸易理论的扩展运用,不同的只是国际贸易中生产要素的移动受到更多的阻碍,更应注意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问题。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内,各国应该从事生产和出口那些须较多耗用其供给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而进口那些在本国生产须较多耗用其供给相对不足的生产要素的商品。;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出现了许多新倾向: ?行业内贸易量大大增加 比较优势理论及要素禀赋理论所解释的主要是各国之间由要素禀赋的差异所导致的“行业或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 但是,二次大战后以来

文档评论(0)

linyin19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