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双语教学改革问题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际法双语教学改革问题研究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国际法双语教学改革问题研究 1 一、国际法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2 (一)我国法学教育中的实际困境 2 (二)国际法课程教学的自身特点 4 (一)英语在国际法课程教学中的比例控制 5 (二)考核方式的改革 6 (三)授课者的正面激励 7 文2:国际法问题研究概述论文 8 1. 全球化与国家主权 8 2. 国际法与国内法 8 3. 国际法的未来发展与制约因素 10 参考文摘引言: 11 原创性声明(模板) 11 文章致谢(模板) 12 正文 国际法双语教学改革问题研究 文1:国际法双语教学改革问题研究 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国际、国内法治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有效的治理模式,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发展、能源与环境风险和不公平国际体制下的,对各国和人类共同利益的维护是国际法治化的宗旨和根本任务。 “国际法治人”,即国际法治的追求者、建设者与实践者,是构建国际法治的制度框架、价值追求与实践模式主体。而这一主体的培养即国际法学人才(International Peonel of Science of Law)的培养是国际法治化时代,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趋势。中国的迅速崛起,不可避免地将对既有国际利益格局带来冲击,而外部世界可能产生的种种不适应,又将反过来对中国发展形成复杂掣肘。如丝绸之路战略下中国与周边国家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强国之间的一系列贸易、海洋领土、生态和文化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对此,需要大量的人才能够主动适应国家和市民社会按照国际法对外进行政治经济交往,科学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依法参与国际争端的司法解决的需求,养兼具本土意识和国际视野,通晓我国涉外法律和国际法规则、能够从事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涉外法律事务和维护国家利益。 而目前我国应对各类争端的知识储备和人员储备并不充足,在参加国际贸易争端解决的仲裁,调解,诉讼也面临语言、专业、经验等多方面能力匮乏的局面,在争取利益的层面,很多时候要依靠外国律师。因此,以国际法学人才的培养为目标的《国际法学》(双语)课程教学范式改革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国际法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我国法学教育中的实际困境 自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将“双语教学”引入我国教育体制,国际法学科特点使得其相对于法学的其他学科而言,在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课程中优先进行双语教学具有可行性,此后,教育部又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如2004 年《关于本科教育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2005 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2007 年《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某种意义上,高校法学双语教学最初是在政府行政推行下进行的,由于受到配套政策缺乏、经费、师资和生源水平等因素的制约,法学双语教学虽已经有了制度保障,一直以来在教学实践中却还存在不少困境。 而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深度与广度的扩展,面对以上一些弊端反思,而提出“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法学“精英教育”的改革思路。根据2011年《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卓越法律人才若干意见》”在序言中首先提到法学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我国高等法学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需要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不足。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我国高等法学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卓越法律人才若干意见》提出了包括分类培养卓越法律人才、创新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强化法学实践教学环节和加强法学师资队伍建设这五方面的培养任务。其中,该意见把“培养国际法律人才”作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的突破口,即“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涉外法律人才” 我国法学教学多年来存在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法学教育形成了一套固有模式:首先提出一个法律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介绍法律制度的特征、目的等内容,通过与相关法律制度进行比较,最后总结出一些结论。这样的法律教育的落脚点在于介绍法律制度,逻辑起点是理论,终点也还是纯粹的理论,而并非是立足于培养法律学人适用具体法律规则的能力方面。“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非推理”,我国高校尽管每年能够培养出五六百万的大学生,但真正能够在国际机构,特别是联合国的法律机构中工作的人才还是不多。

文档评论(0)

szbalala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深圳市巴啦啦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FCP2R7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