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3道德经读后感第二章5篇.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 PAGE \* Arabic 1 — 2023道德经读后感第二章5篇 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灰常好的中华珍宝,包含了丰厚的人生哲理。下面是我为你准备的道德经读后感其次章,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共享吧! 道德经读后感其次章篇1 我觉得《道德经》潜藏的一个主题是,老子提出的“道〞,是他哲学思想的核心。道的含义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来理解。事实上,宇宙万物之运行,是存在必需的客观规律,这个客观规律,需要我们有联系的、全面的来认识,来理解。但人类限于时间和空间,能全面系统地认识宇宙万物,看来是虚渺而不可能的。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自己走过的路,要不断总结,不断思考,找出规律,逐步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把握未来世界的运行规律。所以对待老子的思想,要批判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的大量资料在这天看来也是十分具有指导和教育好处的。例如“功成身退〞“宠辱不惊〞等为人处事的原则是中华民族的精华,更是容身立命,为人处事的基础。在物欲横流的这天,老子提出的“致虚守静〞,“少私寡欲〞等处事的哲学是拯救人们心灵的一剂灵药,让我们正确的对待得失,能够净化人的心灵。 以上是我对“道经〞总的认识,下面就具体谈谈我对其中的一些观点的感悟认识。 每个人都有私有欲,应对私欲,务必先自反自省,然后自清自虚,若能做到自知、自胜、知足,那么就能够算是得道。当社会需要用礼智维系的时候,虚伪巧诈也就逐渐的产生了,祸乱也跟着来了,自以为聪明的人,以智取巧,实在是愚昧的根源,因此我们应守质朴的大道,不要虚伪的巧智,取用道的精神,舍弃礼智的浮华。一切需自然而行,道的作用是柔弱谦下,天下万物是从有而产生的,而有却是从无产生而来的,无是道之体,有是道之用,人应无为、无事、无智、无知、无欲、无我、无私才能到达道德最高境界。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但是精神世界却越来越空虚,人类的道德观念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其中不乏有些人冲破道德的底线,追求权力,物质,金钱,荣誉。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同样能够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重视为人谦逊、心态平和、淡泊名利、时刻反省,尽职尽责!。 人生短暂,笑对人生也是过,情绪烦躁也是过,我们何不在工作学习中端正心态呢?谦逊是一种美德,更是一个人的修养,并不是象人们所说的谦逊就是虚伪,我觉得谦逊有两层意思,谦是谦卑,是一种处事的修养,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虚就是虚心学习,使之更加完善,做得更好。当别人夸奖你时,你完全能够说声“感谢〞,由于这是别人对你工作的确定,你完全受得起,但并不是说你就此停止不前了,还需要虚心求教,找出不足,让自己有更大的进步。心态平和是安心工作之本,只有心境到达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持续谦逊小心、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不仅仅如此,平和的心态还能够帮忙处理好朋友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使之变得融洽。观看《道德经》后,我觉得理解老子的思想是一种愉悦,是一种洗礼,是一种灵魂的滋养。 现代社会的道德问题貌似已被人们淡忘了。中国以“礼仪之邦〞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传统道德自应继承光大。而我们呢?我们应做些什么呢?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无为而治,任何时候做到宽容(设身处地从对方角度思考问题)、向善(对良善的人善待他,对不良善的人也能善待他)、谦卑(要能如水的品质)、知足常乐(凡事适可而止,知足者富,安贫乐道,放下名利、放下虚荣、放下固执,多一些知足、宽容和开心) 道德经读后感其次章篇2 其实我还是第一次读道德经呢,因着老师这此布置的作业,没方法硬着头皮去图书馆借了本道德经,从读书馆回来的路上,拿着那本道德经全文后,我突然间觉得这本书该是我应当早去读的,看着封面上的几个大字,豁然间心境一片舒坦,到底是何由,我至今也不懂? 道德经应当说分成上下两部,上部道,下部德。(长沙马王堆出土过上德下道的版本,不过公认是上道下德) 依照这种划分,我们来分开来看它。 道,也就是天道,是自然的规律。 它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易〞,也就是变易的意思,道德经第一句就这样说,“道可道,十分道〞,可以说出来的道,也就不是“常道〞了。 其次个方面就是“易〞的规律,所谓“易〞的规律,就是“道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万物都是逐步成长,但是“物壮则老〞,便要逐渐消减,于是又回到了它的初始状态。 且不说老子写这部道德经上部道经的目的就是阐述道德规律,下部德经则主要讲的是人之道,也就是如何将天道应用于人事?我们就不难知道。其实老子写道德经的

文档评论(0)

195****538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