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答题模板: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写出共同点);不同之处是:第一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第二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 【公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 + 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 + 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 + 起到了(某某)表达作用。 提问7:阅读课后诗《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并比较两首词的异同点。 相同点:雪景;气势雄壮、豪放。 不同点:前者借景抒怀,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豪情壮志;后者写景叙事,描写行军场面,表现红军的战斗气概;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并有诗人的想象,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 对比探究,拓展运用 目标导学三 课堂小结 沁园春 雪 当堂检测 1.《心园春 雪》的体裁是__________ 2.其中“沁园春”叫_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__ 3.上下阕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篇的主旨句是 _______ ______。 5.上阕中具体写景时,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 词牌 雪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当堂检测 6.用散文的语言,描写下面诗句优美的意境。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这是在雪天里呢,等到天晴的时候,红红的太阳照耀着白白的雪,就像一身红装,被素白裹着,那才叫艳丽呢。 7.请你写出两个含有雪的成语或谚语。 示例:雪上加霜 报仇雪恨 瑞雪兆丰年 导入新课 当代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乐章。”今天我们便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 沁园春·雪 毛泽东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准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 2.品读上阕,领略画面的意境,并品味关键词语的表达效果。 3.学习一些简单的写景方法。 讲授新课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 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主要作品:《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 字词: 沁( ) 折( )腰 数( )风流人物 思汗( ) 今朝( ) 妖娆( ) 风流人物: 折腰: qìn shǔ zhé hán zhāo ráo 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鞠躬,倾倒 疏通词句,把握内容 目标导学一 默读后思考: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描绘北国雪景 下阕:评价古代帝王 疏通词句,把握内容 目标导学一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朗读训练,体会情感 目标导学二 朗读: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朗读训练,体会感情 目标导学二 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 品读上阕,领略意境 目标导学三 品字词 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 长城内外……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 它统领了哪些句子? 品读上阕,领略意境 目标导学三 有何作用? 有登高远眺之意,带有作者的想象成分。 显示了作者的形象,身影高大,意兴豪迈。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化静为动。 形象地展现了群山起伏,丘陵绵延的壮观景致。 使人眼中的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灵动活跃。 品读上阕,领略意境 目标导学三 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 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 品读上阕,领略意境 目标导学三 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作者的想象。 “须”。 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自主回答 品读上阕,领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