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汽水初进入中国时被称为荷兰水,至少在1887年已经出现在上海街头,饮料呈淡绿色,售卖时装在带盖子的瓦盆里。民国时期,最受年轻人喜欢的去处,是饮冰室。报纸上用喝汽水的照片来反映人们的休闲生活,称“富人们在茶室闲坐终日,汽水、可口可乐、鲜橘汁,是却暑妙品”。20世纪20、30十年代,外资品牌洋汽水售价大约一元,国产品牌只能卖到七八角,而路边摊的汽水,可能只要三四角。在饮食上动手能力极强的中国人,不仅乐于购买成品汽水,还开始琢磨如何在家庭自制。
气泡水很早就是夏日饮品市场上的佼佼者,瓶盖打开的那一刻听到滋滋冒泡声,我们仿佛已经有了抵抗酷暑燥热的力量。童年记忆中,“汽水、西瓜、凉席”这夏日三件套好像比空调更让人觉得消暑。事实上,汽水的解暑功效不止是一种错觉。人们饮用碳酸饮料后,由于温度的升高和压力的降低,碳酸就会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由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因此伴随着二氧化碳从体内的排出而带走一些热量,进而起到清凉降温的作用。不过,几百年前人们想尽办法把二氧化碳注入水中的初衷,可不是为了喝着痛快,而是为了研制药物,碳酸饮料的发明实属无心插柳之举。
人工气泡水艰难诞生
在活火山比较多的欧洲,很多泉水天然带气。在西方历史上,含气的天然矿泉水一直被视为珍品,人们相信它具有魔力,包治百病。16世纪60年代,就有人记录过英国巴斯的“神仙水”产地。这些矿泉的周边开设了大量温泉浴场,成为有钱人休闲保健的好去处。商人们起初也想把这些天然气泡水运到集市上卖,赚个盆满钵满,没曾想到了集市开盖一看,水里原先的气泡早就跑光了,只留了缸底的一层沉淀物。气泡矿泉水除了用于泡澡,后来逐渐又被摆上餐桌,是因为大家发现带有气泡的水喝起来似乎特别清凉解渴,猜想气泡水一定对人体健康有益。既然做不了大自然的搬运工,不如想办法模仿大自然。如何制作出有气泡的水?历史上有不少人就这个问题进行过研究。一般认为,英国人布朗明哥(William Brownrigg,1712—1800)是往水里加气造“汽水”的第一人。他将集气槽用于矿井中的可燃气体(如甲烷)及氧气耗尽后的空气研究,目的是为了分析煤矿里的气体成分。这个“汽水”当然是不能喝的。18世纪70年代,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里(Joseph Priestley)对啤酒发酵桶上的气体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把一碗水放在了啤酒发酵桶的上面,以研究“固定空气”与水的作用情况。结果出乎意料,他发现碗里的水竟然有一种令人愉快的酸味。普利斯特里认为,这一定是“固定空气”溶解于水的缘故,这里所说的“固定空气”后来被证明为二氧化碳。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里(1733—1804)。他首次用实验证实了空气并非一种气体, 而是由不同成分构成,因此被称为“气体化学之父”,同时他也是碳酸饮料的发明者
普利斯特里首次用实验证实了空气并非一种气体,而是由不同成分构成,因此被称为“气体化学之父”。1772年,普利斯特里完善并改进了人工气泡水的生产过程,发明了利用硫酸和粉笔的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方法,并发表论文解释了如何人工制作碳酸水。他还为此制作了一个装置,并把装置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写进一个小册子。普利斯特里的装置是利用猪膀胱来收集产生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挤压猪膀胱让二氧化碳进入一个倒扣在装满水的托盘上的瓶子里。二氧化碳溶于水,可产生冒泡的“饮料”,普利斯特里由此成为公认的碳酸饮料发明者。但因为实验中使用了猪膀胱,这种饮料也被他的竞争对手称为“尿味饮料”。无论如何,普利斯特里因此获得了由英国皇家协会颁发的科普利奖章(Copley Medal)。科普利奖创立于1731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科学奖项之一,用于奖励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杰出研究成果。普利斯特里相信,碳酸水可以被用来治疗坏血病,这当然是个错误结论,但这个实验却无意中发明了后来风靡全世界的夏日饮品。普利斯特里没有把这一科研成果据为己有,很多生产厂商将其用于制作人工气泡矿泉水。1783年,出生于德国的瑞士人约翰·雅各布·施韦普(Johann Jacob Schweppe)在已有技术基础上,用水中混合碳酸氢钠和酒石酸的做法来“复制”碳酸水的口感,然而由此带来的饮料口感却很不理想。施韦普专注于碳酸水制作工艺的改善,通过添加果汁和人工香料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他还对酒石酸和碳酸氢钠的添加工艺进行了改进。这实际上就是现代汽水的前身。施韦普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商用碳酸制造技术,生产出了苏打水(soda)即碳酸氢钠的水溶液,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苏打水”。此后,施韦普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施韦普公司,专门生产和销售苏打水。1792年,他移居伦敦,施韦普碳酸饮料得到了英国顶尖医生的认可,并作为治疗多种疾病的药物出售。这家公司入驻中国市场时,中文名为怡泉。不过,直到1799年,一家叫Thwaites Sod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