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赤壁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冯、纵、倚、食”等以及倒装句式。
品读文赋骈散结合的语言,体会其与作者情思流转间的对应关系。
分析关键句“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和“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感悟其表现出的苏轼的人生哲学,理解赋体主客问答的论辩艺术。
通过群文阅读的方法,探讨文本“文学山水和士人情怀”的文化内涵。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我们之前读过余秋雨的
回忆已经学过的《苏东坡突围》和
由学习过的知识
《苏东坡突围》,‘突围’
《念奴娇.赤壁怀古》,思考老师
引入到新内容学
一词表现苏东坡在黄州
提出的问题。
习,创建新旧知
时期思想上发生了很大
识间的联系,同
一、
的改变。他在这一时期创
时又自然地导入
导入
作了一词二赋,我们已经
到课文的主要教
学过了他的词,那么他以
学目标。
赋的形式表达了什么情
思?又为何要以这种文
体形式来创作?
1. 我们先解决第二个问
1.赋有大赋、骈赋和散文赋,本篇
1. 展示学生预
题。首先请同学概括一下
是散文赋。它既有传统赋的铺陈排
习作业,提高其
赋的文体知识。
比和夸张,同时又有散文的清新自
课堂参与度,同
2. 赋的这些特征与苏轼
然;句式上讲究对仗而又灵活多
时丰富其对文赋
第 4 章 关于《赤壁赋》教学内容的建议
第 4 章 关于《赤壁赋》教学内容的建议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PAGE 40
PAGE 40
二、
抓住文体特征,探讨情思流转
想要表达的情思之间有何关联?我们先来关注句式特征。朗诵 1、2 小节,看看四六字句和散句分别是哪些?与情感的关联是什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
苏子的心情在第 1 节中表现的是自在快乐, 请大家再读一遍,思考这种乐是怎样的乐?具体还表现在哪些字词中?
(纠正读音、落实关键字词解释)
第 2 节写客人悲凉的箫音引发苏子悲情。这里,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前面那么快乐,这里突然就悲了?”
在理解词句意义和情思流转后,齐读 1、2 小节,注意读出情绪上由自在畅快到悲情生发的变化。
3.作业布置:分析第 3-5 小节句式长短与苏子情思间的关联。
变;以四六字句为主;语言上讲究押韵又不囿于对仗,不泥于韵律; 形式上多以主客互答行文构思。 2.朗诵 1、2 节,关注四六字句和散句的表现内容。
发现第 1 节写景的“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和第 2 节描写箫声的“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是整饬的四六字句且对仗工整。四六字的对仗写景之语读来朗朗上口,给人自在逍遥之感,也符合当时景色清新而作者心情自在的表达特点。而中间夹以五字或八字的散句,对仗整齐,又与悠然自在的心情相关,如“浩浩乎
/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这里的虚词“乎”和连词“而”没有实意,但加上去给人舒缓自在的感觉。
在描写客人箫音时,四六字句多于八字的长句,带给人紧张之感,这与文章情绪的转折正好对应。
由句式长短的分析和诵读的体验,感受到作者情感在游赤壁之初是自在快乐的,但客人箫音引发了他内心的悲情。
3. (1) 纵:任凭;
凌:越过;
冯(píng):通“凭”凌
空;
遗世:遗弃尘世;(表明
体式特征的认识。
抓住句式特征与文章情思间的关联,既紧扣文本,又将言文的学习结合在一起,避免脱离文本的标签式概括。
既是让学生提前更熟悉后面文本内容,又是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巩固迁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 形成一种文本阅读策略。
第 4 章
第 4 章 关于《赤壁赋》教学内容的建议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PAGE 44
PAGE 44
D
作者情感上对人世的主动抛弃,和寻求精神自由的坚定决心);
这是一种畅游之乐、超脱之乐,具体表现在“徐、纵、凌、冯” 和“浩浩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字句中。表现作者当时泛舟夜游的自在,任凭小舟飘荡,随性自由,越过万顷江面,不受限制而产生一种超脱,遗弃尘世的快乐;还有与客人同游饮酒时的快乐,以及诵诗歌章的文人雅趣之乐。
师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这里的悲音不是突然而至,
“倚歌而和之”,“倚”是“按着” 之义,客人的音乐只是应和,说明苏子诵的诗和唱的歌本就有悲音。进而分析典故“明月诗,窈窕章” 以及意象“美人”。联系以前学习过的香草美人文学传统,结合苏轼此时的创作背景,理解其中透露出的作者怀才不遇的哀怨和渴望君主赏识的政治理想。正因为作者心中有报国之志,所以面对贬谪的现实处境才生发出无限悲愁,这种哀愁其实一直在心底,第 1 节中的“月徘徊”“饮酒乐甚”其实都暗示了情感上的矛盾复杂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 2021年春季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第一次校际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1年春季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第一次校际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边塞诗+导学案.docx
- 高频主题“神仙作文”开头+ 分技巧-2023年高考语文考场作文时新素材·金句·范文精选.docx
- 河南省开封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docx
- 湖北省十一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答案.docx
- 湖北省十一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选科联考语文试卷.docx
- 山东省滕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