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科举制度梳理课件--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pptxVIP

历朝科举制度梳理课件--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朝科举制度梳理演讲人目录0104隋元0502明唐0603清宋01隋科举制由隋朝开创,因分科举人而得名,为选拔官吏的制度。基本方法是由国家设立科目,通过逐级考试,按成绩授予相当的官职。 1.时间:隋开皇七年(公元587) 2.人物: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下诏定制,为科举制度之始;大业三年(公元607),炀帝创立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科举制逐渐形成; 3.内容:隋初规定原有的秀才、明经两科,由州县学送生徒到中央参加考试。02唐 (一)完善:唐代科举考试分为制举和常举两种。 1.制举由皇帝特旨召试,应举科目广泛,应试者身份不限,中第者可获出身或官职; 2.常举每年举行,科目主要集中在明经、进士两科,中第者可获得出身,通过吏部铨选,才能正式做官。 (二)创新 1.殿试:武则天时期,发展了科举制度,实行“殿试”,亲自考试取官。 2.武举:充实科举内容,增加进士录取名额,并开创了制科。 3.自荐:仪凤元年(676年)令两广、贵州等地选拔人才,时称“南选”。此外,又有“自举”“试官”“员外官”等名目。03宋创新:创立“糊名”“誊录”之制。糊名就是把试卷卷首的考生姓名、籍贯和初定等第都要封住或者裁去,以防评卷官徇私作弊。誊录就是抄写试卷,誉录后送归封弥官存档;誉录的卷子称草卷,送给考官评阅。04元元内容:元朝划分民族为四等的统治政策(1蒙古人 2色目人 3汉人 4南人),对各个等级也作出不同规定。在考试科目上规定蒙古、色目人考两场,而汉人、南人考三场,考题难易也有差别。05明明1.创新:明代科举分乡试、会试两级。子午卯酉之年在省城举行乡试,中试者为举人;辰戌丑末年各地举子在京城举行会试“亦称春闱”,合格者为贡士;贡士再经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合格后,即分三甲张榜公布,统称进士。 2.考试:考试命题一律出自《四书》《五经》,答卷的解释限定于以朱熹《四书集注》为据,不得随意发挥。八股文定型于明朝中叶,每篇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八部分组成,文字要讲究对偶工整,不仅形式僵化,而且要“代圣贤立言”。06清清1.沿明:清朝科举所用八股文之内容、形式较明朝限制更严。 2.创新: (1)鸦片战争以后,变通科目之制,开始把西学加入科举之中(洋务运动); (2)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兴起,1898年6月23日,光绪帝下诏,废除八股文; (3)1901年8月29日科举考试增设中外政治、史事、策论,停止武科考试;清政府被迫于1905年9月2日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科(1906)为始,所有分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样,“停科举以广学校”,科举制遂废除。谢谢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