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会计学
1
肘内翻与肘外翻
2009-01-14
肘内翻与肘外翻
肘内翻或肘外翻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肘部畸形。正常肘关节完全伸直时有一轻度外翻,男性约10°,女性约15°,这个外翻角称为携带角。若这个角度增大,即前臂过于外展,称为肘外翻畸形;若这个角度减少,甚至成了负角,就叫做肘内翻畸形
其病因主要为:
(1)肱骨下端骨折畸形愈合
(2)由于外伤或感染造成外侧或内侧骨骺生长障碍
第1页/共17页
2009-01-14
临床表现
主要为肘部外观畸形,常没有症状
畸形严重者,可发生迟发性尺神经损伤
病程长者,可引起肘关节骨性关节炎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儿童多见,多以单侧为主,亦可见于双侧
本病轻度畸形者,不必作治疗。明显畸形或发生迟发性尺神经损伤,可考虑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第2页/共17页
2009-01-14
图1
第3页/共17页
2009-01-14
fig.1-2: At follow-up. twelve years the patient had a cubitus varus of -20 degrees.
图2
第4页/共17页
2009-01-14
Fig.3: Cubitus varus deformity of the left elbow 34 months after treatment by closed reduction for a supracondylar fracture.
图3
第5页/共17页
2009-01-14
Fig.4: Six weeks after French’s osteotomy there is good correction of the deformity. Note the periosteal reaction on the medial side of the humerus.
图4
第6页/共17页
2009-01-14
Fig.5: SUPRACONDYLAR OSTEOTOMY FOR CUBITUS VARUS
图5
第7页/共17页
2009-01-14
肘外翻
图6
第8页/共17页
2009-01-14
此图摘自丁香园
图7
第9页/共17页
2009-01-14
肘外翻
图8
第10页/共17页
2009-01-14
Fig.8-10: At follow-up. twenty-eight years after injury. the patient had a cuhitus valgus of + 35 degrees.
图10
图9
第11页/共17页
2009-01-14
图11
第12页/共17页
2009-01-14
表1 肘关节各角测量值
角
男
女
范围
平均
范围
平均
外偏角
1540~1780
1690
1580~1780
1670
携带角
20~160
110
20~220
130
肱角
770~950
850
720~910
830
尺角
740~990
840
720~930
880
根据测量前臂外偏角正常为1650~1700,小于此值为肘外翻,大于此值为肘内翻。亦有以其补角即携带角测量者
第13页/共17页
2009-01-14
Fig. 12: The upper extremities of a woman, aged fifty-five ears, with cubitus varus of the right elbow as the result of a fracture at time age of five. There is no disturbance of function, but she has always been “sensitive” about its appearance.
Fig. 13: Medial tilting of the distal fragment caused by splinting the arm against the trunk (a). This may result in cubitus varus (b).
图13
图12
第14页/共17页
2009-01-14
Fig.14: Cubitus varus of time right arm, 18 degrees. Normal carryinig angle of the left arm, 15 degrees. Correction necessary, 33 degrees.
图14
第15页/共17页
2009-01-14
Fig. 15: Result one year afterward. Overcorrectioum about 5 degrees.
Fig.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2025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检测试卷.pdf VIP
-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ppt VIP
- 通桥(2016)8388A 高速铁路常用跨度梁桥面附属设施.docx VIP
- 新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5.走近科学家》教学设计.docx VIP
- 幼儿园课件:《牵牛花和它的朋友们》.pptx VIP
- CBT 3495.10-1995 船舶工业档案管理规则 档案收集及其业务指导要求-行业标准.pdf VIP
- 小学教育学 第二章 学校.ppt VIP
- 人美版七年级上册2.3《诗意的色彩》教案.pdf VIP
- 2024年秋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课标版).docx VIP
- 安全导则发布稿.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