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第八章 作为审美范畴的优美与崇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pptxVIP

美学原理第八章 作为审美范畴的优美与崇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风和日丽、鸟语花香、莺歌燕舞; 山明水秀、波平如镜,倒影清澈;;;;;;;;;;第八章 作为审美范畴的优美与崇高 ;审美形态与审美范畴 艺术风格: 同一个艺术家创造的一系列意象世界,往往会显示一种相同的色调,相同的风貌,我们称之为“艺术风格”。 审美形态: 就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产生的某一类型审美意象(往往带有时代特色或在一定时期占主流地位的审美意象)的“大风格”(great style)。 审美范畴:则是这种“大风格”(即审美形态)的概括和结晶。 对审美现象的一种类型化概括。 以西方文化史为例。“优美”概括了古希腊文化中以神庙和人体雕像为代表的审美意象的大风格。;;审美范畴;内容概要;帕特农神庙的柱廊(陶立克式建筑);第一节 优美;一、关于优美的理论探讨;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古希腊雕塑:米洛的维纳斯;拉斐尔:《美丽的女园丁》;历史上关于优美的代表性观点;;二、优美的本质;三、优美的特征;2.和谐划一的内容。;四、不同领域的优美;2.社会领域的优美,侧重于优美的内容:真和善在社会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协调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真挚的爱情、友情。 ;3.艺术中的优美,是优美的内容与形式的和谐、完满的统一。;山水田园诗派;  李斯托威尔“在造型艺术里,这种优美,或许在安格尔那蜿蜒多姿而又柔润的图画中,在波提切利、拉斐尔、列奥纳多和柯勒乔那种柔和温雅又流利生动的图形中”    拉斐尔(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 ;1458 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优美审美的最高理想;小结:优美——单纯的愉悦;第二节 崇高——痛苦的愉悦;一、关于崇高的历史探讨 ;米兰大教堂;;  美学史上有代表性的观点 ;  美学史上有代表性的观点 ;;;2、崇高的效果 首先,崇高的效果是能够唤起人的尊严和自信。;其次,朗吉弩斯提出艺术中的崇高应该对人的感情产生强烈的效果,使人狂喜,让人惊奇,这是贯穿《论崇高》全书的一条主线。;黑格尔(1770~1831) ;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年);近代以来;;浮华纤巧的洛可可风格;;18世纪启蒙主义哲学家、???学家狄德罗;(二)在美学史上第一个对崇高与优美进行比较的是18世纪英国美学家博克。 ;;(三)康德:真正确立了崇高在美学中的地位;;;;勃拉德莱F.H. Bradley (1846-1924);屠格涅夫《麻雀》;(四)尼采论崇高;二、崇高的本质;三、不同领域中的崇高;长江三峡;黄果树瀑布;;辛亥革命;百万雄师过大江;;四、崇高的特征;;;2.审美感受——痛感中的快感(康德“痛苦的愉悦性”) ;五、优美与崇高的区别; (豪放派) 学士词, 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杏花春雨江南”与“杜丽娘”(阴柔之美);“大江东去”(阳刚之美);1.朱光潜所理解的崇高和优美存在于自然界、艺术和社会生活中。 在自然中: “鹰和松式的美”(刚性美)和“莺和柳式的美”(柔性美)这些例子就是自然界中崇高和优美的典型。 “鹰和松式的美”是刚性美,“莺和柳式的美”是柔性美。 鹰和松同具一种美,莺和柳又同具一种美。 ;;;;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大卫》;米开朗琪罗 《摩西》;五、优美和崇高的区别;;;“崇高的感情和优美的感情,这两种情操都是令人愉悦的,但却是以非常之不同的方式。一座顶峰积雪、高耸入云的崇山景象,对于一场狂风暴雨的描写,……,都激发人们的欢愉,但又充满着畏惧;相反地,一片鲜花怒放的原野景色,一座溪水蜿蜒、布满着牧群的山谷,对伊里修姆的描写或是荷马对维纳斯的腰肢的描写,也给人一种愉悦的感受,但那却是欢乐的和微笑的。为了使前者对我们能产生一种应有的强烈力量,我们就必须有一种崇高的感情;而为了正确地享受后者,我们就必须有一种优美的感情。” ——康德《关于崇高感和优美感的考察》 崇高使人感动,优美则使人迷恋。 ;;小结崇高——痛苦的愉悦;第三节 优美与崇高的相互转化(P192—194);1.优美:代表基本趋向,二者相互转化的常态性规律是由崇高趋向优美。 作为人类审美史上历史悠久、在审美生活中最为流行普及的成果,集中体现了审美关系的本质,代表了诸种审美范畴发展的基本趋向。 两者关系: 优美与崇高是美的两极,没有优美,就无以突出崇高;反之没有崇高,也难于显现优美。 ; 2.优美与崇高的转化还表现出复杂性状况:在崇高向优美转化的纵向历程中,因主体存在位置与活动情境的变化,亦可能有新的审美范畴产生的趋向。 ;3.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审美的突出变化是崇高的解构与丑在艺术审美中的大量滋生。;本章小结;推荐书目;思考题

文档评论(0)

壹心优选好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拥有多年设计经验承接各类平面设计业务,各种单据合同排版,办公文档处理,PDF转word,PDF去水印修改,P图改字,简历文案修改润色等,有需要随时联系我。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