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治疗脾胃病证病结合的体会
《中华中西医杂志》
在临床上治疗脾胃病时,注重中医辨证施治的同时,用现代医学先进的检测技术及学术观点,指导治疗脾胃系病证,能获得满意疗效。
中西医结合对脾胃系疾病的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胃肠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在神经体液调节下出现的攻击因子和防护因子相互失调。一般认为十二指肠溃疡主要是攻击因子和幽门螺杆菌(Hp)的侵袭力较强,而胃溃疡和慢性胃炎则多半是保护因子减弱,粘膜屏障功能降低,致使 H + 逆流,胃酸或胃蛋白酶对粘膜的损害加重,而粘膜本身的抵抗力降低,粘液分泌减少,上皮细胞再生不足和胃粘膜血液循环障碍等,便可以产生充血、水肿、溃疡、糜烂等一系列炎症改变。中医认为慢性胃肠病的根本原因是脾胃虚弱,由于脾胃引起土虚木侮,临床上便可以相互出现脾虚肝郁、气滞血瘀、阴阳失调等证,脾胃虚弱证是慢性胃肠疾病的主要证型,其主要临床表现如食欲不振、脘腹胀闷、大便溏薄、舌淡苔白等,正如中医理论认为“脾胃内伤、百病乃生”,胃肠病在整个病程的某一阶段多具有脾胃虚弱的证候,治疗多以补中益气、调理脾胃着手。有文献报道:有 60%~70%溃疡病患者表现为脾胃虚弱或脾虚气滞等证型,应用小柴胡汤、香砂理中汤和黄芪建中汤等治疗,可促进粘膜防护因子增强屏障功能,加速上皮细胞再生,调节粘膜的血液循环,从而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慢性胃炎患者中约有 30%~50%有脾胃虚弱的表现,其中浅表性胃炎多为脾气虚证者,萎缩性胃炎多为脾胃虚寒证,80%胃下垂和胃粘膜脱垂症多出现脾气虚证,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
治疗脾胃系疾病,中西医结合疗效明显
胃病方面 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癌前病变中,临床证候改善较西药快速而显著,急性炎症病变消退明显;对胃粘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也显示出一定的缓解和逆转作用。中药对消化性溃疡的抗复发治疗能巩固疗效,减少复发率,且具有全身强壮效益。中药结合西药的三联疗法对Hp 根除率达 90%以上,而且副作用少,费用低,疗效稳定和依从性好。
肠病方面 中药的全身辨证用药加局部灌肠给药或中西药结合疗法对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优于或相似于西药,同时疗效稳定,副作用少, 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对克隆病也有明显缓解症状和一定的消炎作用。
胃肠道动力紊乱性疾病方面 中药对改善胃肠道各部位的动力紊乱均具有很强的调整作用,尤其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更为西药所不及,既能治疗动力低下(导致便秘)使之提高(解除便秘),也能治疗动力过亢(慢性腹泻),甚或对动力不协调,使之协调,这种中药对整体的调节作用,具有很大的潜在价值,值得发掘。
证病结合、取现代医学之长
在治疗胃病时多参照胃镜检查结果进行辨证施治、把中医的脾胃内伤、正虚邪实之病因病机与胃粘膜损伤的防护因子和攻击因子两者失衡之发病机制有机 结合,幽门螺杆菌等作为攻击因子系邪实(多为实热之邪);胃粘膜防护因子的减弱系正虚(脾胃虚弱)。正虚邪实方致病。因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时常在运脾和胃的基础上清利湿热、理气止痛。针对性的选用对幽门螺杆菌有杀抑作用的大黄、黄连、黄柏、黄芩、黄芪、乌梅、槟榔、党参、白芨、甘草等。治疗消化性溃疡和糜烂性胃炎常配用乌贝散加白芨、白蔹、五倍子、瓦楞子以制酸敛疮止血,伴活动性出血时加生大黄、三七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此二药缩短凝血时间,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其脆性,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等作用,生大黄尚能抑制胃蛋白酶、胃酸分泌及胃十二指肠蠕动,有利于血小板在血管破裂处凝集, 减少出血部位的机械损伤,有利于止血,促进溃疡及糜烂愈合;三七既能止血又能逐瘀通络,止血而不留瘀,瘀去则不动血。生大黄泻火凉血,逐瘀止血、瘀去正安而止血。
如现代医学认为,胆汁反流可致胃粘膜屏障功能损伤,中医认为,肝气横逆可克伐脾土,导致肝胃不和或肝郁脾虚,因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常以疏肝健脾通降胃气为法,使胃气通降而阻止胆汁反流。
再如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多为自身免疫性损伤及幽门螺杆菌感染,镜下表现为胃粘膜变薄,以白相为主,粘膜下血管显露,可伴有不规则颗粒或结节,病理检查常发现胃腺体不同程度萎缩甚至消失,代之以幽门腺化生或肠腺化生,间质炎细胞浸润明显。中医认为病因多为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最根本的病机为气滞血瘀,治疗应以疏肝行气,活血软坚为主,辅以调和脾胃,改善局部胃粘膜的微循环,防止胃粘膜萎缩加重而恶变,并且胃粘膜的退行性变化是可以逆转的。
(编辑:秋 实)
作者单位:643000 四川自贡市中医院 (陈德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