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61集 宋代新儒学
主要内容:讲述宋朝时期,新儒学经过几代理学家的发展逐步形成完整思想体系的历程。
背景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院起初或为私人自建的讲学场所,或为佛教寺庙、道教宫观,当官方学校衰微之时,书院成为儒学士子寄居读书之地,发挥了教育中心的作用。由于其非官方性质,往往能养成自由讲学的风气,孕育出新的思想。考察这些书院,发现它们的鼎盛期大多在两宋时代。
宋初学术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黄河北岸陈桥驿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被众武将黄袍加身的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军回师京城开封,胁迫周恭帝禅位,在兵不血刃中建立了宋朝。
兵变影响了宋初统治者的政治选择,为防止武人干政,稳定新朝政局,宋初的制度设计以防避为中心,达到曲尽其详、无微不至的程度。在这种帝王用心并钦定为祖宗家法的影响下,官僚阶层弥漫着因循守旧的气息,反映在思想学术上就是基本未脱汉唐窠臼。
宋初占据统治地位的官方学术仍是以章句训诂为主要特点的注疏之学,《五经正义》之类仍是官方法定的经学教材,讲学取士,一本于此。但当时也有一项意义深远的举措,那就是崇文抑武、作养士气的政策始终得到强调,并成为两宋时期的基本国策。到了北宋中叶,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崇文抑武政策终于开花结果,引起了政坛的变革和思想学术领域的一场革命。
人才济济
宋仁宗嘉祐二年,北宋著名的文人政治家欧阳修主持进士考试,阅卷时他犹豫半天还是把一份语言流畅、说理透彻的答卷取成了第二,原来欧阳修判断这份卷子是自己学生曾巩的,取第二是为了避嫌,但开榜时却发现这名考生叫苏轼,一同录取的还有苏轼的弟弟苏辙、学生曾巩等,就这样,北宋文坛一批重要历史人物登上了政治舞台。
宋仁宗被视为继体守文之君的典范,他在位期间,朝廷人才济济,文官群体享有崇高的政治地位,出现了后人津津乐道的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
除苏轼、苏辙、曾巩外,仁宗朝科举入仕的青年才俊还有韩琦、富弼、欧阳修、包拯、王安石、司马光等等,这些人以捍卫儒家政治道德、伦理规范为最高原则,崇尚名节,其中的优秀分子不但成为坚定果敢的政治改革者,而且也成为振兴儒家学说的中流砥柱。
新儒学兴起
历史上通常将始于这一时期的儒学复兴称为新儒学,也叫宋学。新儒学作为义理之学,是对支离繁琐、拘守师说的汉唐章句、注疏之学的否定而产生的。
振兴儒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唐朝中后期,韩愈痛感于儒学的衰微,著《原道》一文,力排佛、老,主张重振儒家道统,恢复其原有的至高无上的正统地位,只是韩、柳诸人的思想在当时并没有产生多大影响。
宋代新儒学孕育于宋真宗大力推荐儒学并提倡佛、道,兴起于宋仁宗通过科举取士和兴办州县之学,确立了儒学的尊崇地位,尤其是书院讲学的日臻发达和新学风的形成。随着新儒学的兴起,士大夫的自我意识也在觉醒,儒者的使命不仅限于关门治学,更在于通经致用,以圣人之学为指导,服务于国家社会。公元1043年至1045年间实行的庆历新政就是一次这样的尝试和变革。
重要人物
胡瑗
庆历新政期间,朝廷要更定雅乐,经范仲淹推举,一位布衣应邀到中央定乐,后主持太学教学,他就是被尊为一代宗师的胡瑗。
胡瑗,字翼之,江苏泰州人,世称安定先生。他曾在范仲淹、滕子京的推举下先后主持苏、湖府学,致力于学术和教育活动,针对当时科举考试中严重脱离实际的弊端,他率先提倡明体达用之学。
他在苏、湖府学中创立经义、治事二斋,根据学生的志趣与特点分别讲授六经意旨和治国治家的致用之学。二十余年,成效卓著,弟子达数千人,学校里形成了一种沈潜、笃实、醇厚、和易的学风。
在宋代新儒学的开创过程中,胡瑗和另外两位大儒孙复和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
范仲淹
在守旧派的阻挠下,范仲淹庆历新政遭到失败,支持新政的欧阳修上书分辩,也被贬为安徽滁州太守。在滁州,欧阳修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它也是古文运动的代表作。
欧阳修不但是古文运动的领袖,对于宋代经学新风尚的形成也发挥了重要影响,他对先儒专注抱持的怀疑态度,实开宋人风气之先。
宋朝是继唐末五代的乱世建立的王朝,为了总结历史经验,避免悲剧重演,同时也为了在强邻环伺的处境中凸显中原王朝的正统地位,宋人对修史工作以及尊王攘夷为主旨的儒家经典《春秋》给予了极端的重视,这也为儒学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王安石
宋神宗熙宁二年,宋神宗任命江西抚州临川王安石为参政知事,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两年后,朝廷颁布了改革科举制度的法令,法令要求废除用诗赋词章和帖经墨义取士的旧制,专以经议、论策取士,科举改革体现了王安石“法先王”的政治思想。
王安石认为圣人之学湮没千年,先王之政废歇不举,其根源在于人才凋敝、风俗败坏,因此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尊师儒、兴学校、明经术、变科举,培养选拔精通圣人之学和先王之道的人才,从而革除时弊、移风易俗。
为了同风俗、一道德,以经术选士,培养支持变法的人才,熙宁六年,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