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儿科诊疗常规修订(2022).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62 - 第一章 营养缺乏性疾病 第一节 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又称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诊断要点】 (一)病因包括 摄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需要量增加。 (二)临床表现 体重不增是营养不良的早期表现。皮下脂肪层厚度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皮下脂肪逐渐消减的顺序:自腹部开始,依次为躯干、臀部及四肢,最后为面颊。 (三)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可将营养不良分成轻、中、重三度(表1-1)。 表1-1小儿营养不良分度标准 症状 分度 轻 中 重 体重低于正常平均值(%) 15-25 25-40 >40 皮下脂肪(腹部) 0.8-0.4cm <0.4cm 消失 按临床表现不同,营养不良又可分为三型。 1.消瘦型 以能量供应不足为主,消瘦为主要特征。实验室检查,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正常。病理上肝脏无形态学改变。 2.水肿型 以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浮肿为主要特征。 3.混合型 消瘦和浮肿同时存在。 (四)有时小儿呈虚胖状,面色苍白,肌肉松弛,或伴下肢浮肿,这是长期用淀粉类喂养,蛋白质缺乏的表现,称“泥膏样”体质。婴儿常表现为免疫低下,易感染。 (五)营养不良病人经常合并有营养性贫血,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多见。可有多种维生素缺乏,尤以脂溶性维生素A、D缺乏常见。约有3/4的患儿伴有锌缺乏,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各种感染。婴儿腹泻常迁延不愈加重营养不良,形成恶性循环。营养不良患儿可并发自发性低血糖。 【处理要点】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注意除蛋白质和热量供应不足外,还存在多种营养素缺乏。 (一)首先重视三个问题,即电解质紊乱、感染和贫血。 (二)调整饮食、补充营养,加强护理。必须遵守逐步增加,由少到多的原则。补充优质蛋白及各种维生素,适当补充钾、腹泻控制后可给予铁剂。 1.能量的供给也由少渐增: 轻度营养不良热能从每日250~330KJ(60~80kcal)/kg开始,可渐增至每日500~727KJ(120~170kcal)/kg。中重度从每日165~230KJ/kg(40~55kcal/kg)开始,逐步少量增加到502kJ/kg(120kcal/kg)待接近正常体重后,再恢复到正常需要量。 2.蛋白质摄入量从每日1.5~2.0g/kg开始逐步加至3.0-4.5g/kg。严重病儿可输少量血浆或全血。 (三)药物治疗: 1.给予各种消化酶帮助消化。 2.补充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多次输氨基酸混合液。 3.食欲明显减退,可用小剂量苯丙酸诺龙0.5-1.0mg/kg,每周1-2次,连用2-3周。或给予胰岛素降低血糖,增加饥饿感以提高食欲,后者每天1次,每次皮下注射2-3u,每1-2周为一疗程,使用前先口服20-30g葡萄糖,以防低血糖。 4.病情严重、伴明显低蛋白血症或严重贫血者,可考虑成份输血。 5.营养不良约有2/3者缺锌或其他微量元素,应补充锌制剂,每日服元素锌0.5-1mg/kg。可用ZNSO4,每日5-10mg/kg,疗程一般不少于3-6个月。 第二节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ricket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多见于婴幼儿,特别是小婴儿。 【诊断要点】 (一)病史有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光照不足;生长速度快,需要增加;食物中补充维生素D不足;严重的肝肾损害及胃肠病史;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或糖皮质激素等药史。 (二)临床表现 (1)初期(早期) 多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的小婴儿。常有神经兴奋性增高等非特异性表现如易激惹、烦躁、夜啼、多汗刺激头皮而摇头等。查体可见枕秃,此期无骨骼病变。血生化改变轻微,血钙、磷正常或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2)活动期(激期) 常见于3个月至2岁的小儿。有明显的上述神经精神症状,同时有典型的骨骼改变体征。X线片可见临时钙化带模糊、消失,干骺端增宽,边缘呈云絮状、毛刷状或杯口状,骨骺软骨加宽。血钙、磷均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 (3)恢复期 以上任何期经处理后,症状改善,体征逐渐减轻、恢复。X线片原先的钙化带重现、增宽、密度加深。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恢复正常。 (4)后遗症期 多见于2岁以后小儿。无临床症状,X线及血生化正常,仅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三)血清学检查血清25-(OH)D3在早期明显降低为可靠的诊断标准。其正常值为25-125nmol/L(10-50ng/ml),当8ng/ml即为维生素D缺乏症。 【处理要点】 1.适当日照,坚持适当的户外活动。 2.维生素D治疗。 (1)初期治疗每日口服维生素D1000-2000IU。如有低钙症状可静脉或口服补钙。 (2)激期治疗中度每日口服维生素D3000-4

文档评论(0)

xcsbjy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放射医学技术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2165125000025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2月24日上传了放射医学技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