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模拟语文试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同意(四)-学生用卷 (1).docVIP

2023年高考模拟语文试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同意(四)-学生用卷 (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 页, 共 NUMPAGES 页 2023年高考模拟语文试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同意(四)-学生用卷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来源】 2023年高考模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同意(四)第1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面对我国新诗的现状,诗论家陈仲义曾说:“已经到了世纪之交,新诗的形式建设——有关格律化主张和实践,依然在困境中苦苦挣扎。”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其一,新诗诞生之际居然犯了急躁病,很想一蹴而就。无论是中国古代还是外国,一种诗体的嬗变,总是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酝酿与改进,有人说:“文艺史上只有演变而无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则不同,它们不是取决于内部生成的因素。为了急切迎合政治斗争的需要,需要立即拿起白话文,将之当作武器,这对于诗的创作而言实在难以胜任。当时过于片面地鼓吹写白话的自由诗,而把一千多年来古典诗歌铸成的形式美全部抛弃了,就像推倒了一座令人痛恨的王宫一样,那么在野草丛生的废墟上又该如何建立新的艺术殿堂呢?平仄规定可以不用,但是音乐性的节奏感应当保存下来,一旦把白话语言和诗固有的音乐特性对立起来,再加上别的因素,势必会走上一条悲剧性的道路。另一方面,诗体无形造成了“散文化”倾向,诗歌的篇幅越写越长,内容则越来越单薄,内在结构松散,语言乏味,这种被称为诗的反而赶不上一篇优美的散文。 其二,历来对新诗形式与建体的见解分歧颇大,尤其是对建设新诗体缺乏认识与热情。废名谈新诗独具慧眼,但他认为“分行就是形式”,就没有必要考虑“建体”的问题了。更多的人是不重视形式的制约力,认为想怎么写都可以,甚至把格律诗视为一种障碍,更反对诗还要押韵。有的人热衷新诗的“散文化”,这不仅破坏了诗歌美学的根本原理,而且也背离了中华民族的欣赏习惯。 另外,人们对新诗形式也存在着不少误解,误以为白话的文法和自然音节就是使用长短不一的句式,所以最长的诗句长达三十几个字,实在难以卒读。然而,并不是七短八长才叫新诗,据南开大学谷羽教授介绍,普希金所有的诗都有严格的轻重音安排,不能任意伸缩,近似我国的古典格律诗。法国诗歌则讲究阴阳韵搭配,音乐感很强。其实,不少写自由体新诗的诗人也写现代格律诗。胡适写过行节整齐和押韵的《梦与诗》:“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艾青说过他写了不少半格律体的诗,如《礁石》。当前兴起的“小诗热”,无非是为了发扬民族诗歌的传统,力求片言写大千。目前对一些所谓“口水诗”“羊羔体”的实验诗加以质疑是正常现象,它朝逆向发展不仅不得人心,甚至能造成一种“文化伤痛”。 (摘编自王玉树《略说建构新诗体面临的困境与问题》) 材料二: 新诗的形式建设应该何去何从?如何调适以改变当下困境?窃以为,若将自由诗与格律诗的各自优势相结合而建立一种新的诗体,既破除格律诗的固定外形,又设置出一种大体的形式规则;既秉持自由精神,又不让自由恣肆泛滥;既用大体的形式规则框束自由,同时又用自由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外形的“束缚”,或许可缓解当下新诗形式建设的困境。对于这种诗体,林庚先生曾经进行过实验,并命名为“自然诗”。 至于如何重启和建构“自然诗”,新诗需要从内形式和外形式两方面展开。在内形式层面上,新诗需要构建自然的节调和韵,这是新诗需要坚守的一条形式底线,因为节调和韵可构建音乐性,而音乐性是诗之为诗而非散文、小说等其他文体的重要标志性特征。鲁迅早在20世纪30年代便指出新诗的问题症结在于缺乏“节调”和“韵”,“没有节调,没有韵,它唱不来;唱不来,就记不住;记不住,就不能在人们的脑子里将旧诗挤出,占了它的地位”,因此他提出“新诗先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要押韵而又自然”,敏锐犀利地洞察了新诗形式的关键在于“节调”和“韵”,而非外在的形体和样式。 从新诗诞生以来的各种经典作品观之,新诗构建“自然节韵”并不难。这种“自然节韵”主要包括大体押韵、中间可转韵的音韵美,注意情绪节奏和字词节奏的节奏美,使用复沓、回环等手法形成的旋律美三方面。而实现此“三美”的前提是必须“自然”。由此而言,新诗要构建“自然节韵”,音韵美、节奏美和旅律美缺一不可。 在外在的形体、体式构成的“外形式”建设方面,“自然诗”亦应遵循“自然”要求。事实上,“分行”是新诗外在形体上的唯一特征。“分行”是指诗句与诗句间短暂的停留与间隔,虽然每首诗的分行看似随意,却蕴蓄着节奏的停顿、诗情的跳跃、语气的过渡、主旨的凸显、内容的强调,行与行之间则因空间的短暂间隔而留下值得品味、咀嚼的“空白”,有利于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旋律感。因此,部分当代诗人提倡取消分行的主张有失偏颇,会导致诗与非诗的唯一区别与形式界限模糊消弭。 规避自由诗和格律诗两种诗体缺陷并整合二者优势的“自然诗”值得重启和重视。当下新诗所面临的形式建设困境亟待解决,“自然诗”是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商业分析PPT定制,同时提供高端的商务PPT模板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