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中职专用】河北省近八年(2015-2022)中职对口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docx

修辞手法-【中职专用】河北省近八年(2015-2022)中职对口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08修辞手法 1.(2015年真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那位打着赤脚,抽着旱烟袋的庄稼汉是咱乡里数一数二的笔杆子,你可不要小瞧他。 B.做事一定要有统筹安排,不要捡了芝麻丢西瓜。 C.从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一届政府的政绩。 D.金风送爽,玉兔东升,好一个中秋之夜。 【答案】B 【解析】B项中“芝麻”“西瓜”都是运用的比喻,“芝麻”比喻小事,眼前利益或者次要的;“西瓜”则比喻大事、长远利益或者主要的。A项中笔杆子代指有文化的人。C项中“米袋子”“菜篮子”代指百姓生活。D项中“玉兔”代指月亮。 2. (2016年真题)下列句中画线的部分,在修辞上与其他三个不相同的一项是(??)?? A.我还没迈进院子,就见娟娟飞出了房门,欢笑着向我奔来。?? B.风儿轻轻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C.习习凉风在树叶间演奏着优美动人的小夜曲。 D.明月端坐在山顶上,看上去,分明是一座巨大的灯塔。 【答案】A 【解析】A项中是拟物,其他三项是拟人。 3.(2017年真题)对下列四个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千斤的担子你先挑吧。 ②我正在给自己的作品减肥,把多余的语句删除。 ③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④我给你袁大头,行不行? A. 借喻 比喻 比喻 拟人 B. 借喻 拟人 通感 借代 C.借代 比喻 通感 拟人 D. 借代 拟人 比喻 借代 【答案】B 【解析】①句中“千斤的担子”比喻责任重大,没出现本体,所以是借喻。②句中给作品减肥,把作品当成了人,拟人。③句中把嗅觉的香味转化为听觉的歌声,通感。④句中“袁大头”代指印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借代。 4.(2018年真题)对下列四个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①一滴太白酒,十里草木香。 ②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③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④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A.夸张 比拟 暗喻 双关 B.通感 比喻 暗喻 对偶 C.通感 比拟 明喻 双关 D.夸张 比喻 明喻 对偶 【答案】 A 【解析】①句中是一滴酒飘香十里,夸张。②句中用尾巴来形容帝国主义,是拟物。③句中把山峦比作水墨山水画,比喻,且有“成了” 暗喻。④句“晴”又指“情”双关。 5.(2019年真题)对下列四个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①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②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③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④几个女人有点失望, 也有些伤心, 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A.借代 比喻 通感 反语 B.借代 比喻 通感 夸张 C.对偶 借代 拟人 夸张 D.对偶 借代 通感 反语 【答案】 A 【解析】①句中“丝竹”是借代,指音乐。②句中把雪比喻成“碎琼乱玉”。③句中把视觉的光与影转化为听觉的名曲,通感。④“很心贼”是反语。 6.(2020年真题)对下列四个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②人的一生,是一条长路,许多人走不到向往的尽头。 ③政府坚持把保障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④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 A.对比 夸张 借代 反复 B.对偶 比喻 借代 排比 C.对偶 夸张 借喻 反复 D.对比 比喻 借喻 排比 【答案】选B 【解析】①句是对偶,②句把“人的一生”比喻成“一条长路”,用“是”连接,暗喻。③句中“米袋子、菜篮子”借代,代指百姓日常生活必需品。④句是句式一致,排比。 7.(2021年真题)对下列四个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1)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2)他当了十几年兵,身上一根汗毛也没掉。 (3)哪家小孩儿不是父母的心头肉? (4)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千千万万个“诸葛亮”。 A. 排比 夸张 反问 借代 B.排比 比喻 设问 借喻 C.对偶 夸张 反问 借喻 D.对偶 比喻 设问 借代 【答案】A 【解析】①三个“……使……”,排比的修辞;②个十几年没掉一根汗毛,夸张;③只问不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