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课件-政治制度.pptxVIP

中国古代史课件-政治制度.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 唐朝前期的制度及其变化 第一节 政治制度 一、中央机构 1、三省六部 中书省:中书令 出令 禁中:宫城内西侧 门下省:侍中 审覆 禁中:宫城内东侧 尚书省:左右仆射 尚书令空缺 执行 南衙:宫城外东南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尚书 二十四司: 吏部:吏部、司封、司勋、考功 户部:户部、度支、金部、仓部 礼部:礼部、祠部、膳部、主客 兵部:兵部、职方、驾部、库部 刑部:刑部、都官、比部、司门 工部:工部、屯部、虞部、水部 唐朝前期的政治制度 中央机构 2、御史台:御史大夫、御史中丞 监察 3、九寺五监: 九寺: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 五监:国子、少府、将作、军器、都水 台省官与卿监官: 台省官:三省六部和御史台官员属台省官 卿监官:诸寺监省官员则属卿监官 台省与九寺五监之关系: 台省:为中枢政务机关和监察机关 九寺五监:为具体事务机关 严耕望(1916-1996),安徽桐城人,194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1970年当选台湾中研院院士,著有《唐代交通图考》、《唐仆尚丞郎表》及成名作《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等专书共七种,论文四十多篇。 唐朝前期的政治制度 中央机构 4、宰相制度 唐初以三省长官侍中、中书令、左右仆射为宰相。太宗时,出现了以他官为宰相的情况,如给他官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参知机务”(给资历较浅官员)、“平章事”、“同三品”(给元老重臣)等名号,即可参与宰相决策。高宗以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几乎固定为宰相的名号。安史之乱后,“同平章”则几乎成了宰相的唯一名号。 政事堂: 唐代宰相议事办公的地方,最初设在门下省。高宗末年,裴炎由侍中改任中书令,又将政事堂移至中书省。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张说为中书令,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下设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五个办事机构。从此,政事堂或中书门下成为名副其实的宰相机关。 齐鲁书社,2004年刘后滨教授:《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研究》 唐朝前期的政治制度 二、地方行政机构 1、州县制: 州郡:刺史、郡守 都督府:都督 都护府:都护 县:县令 乡:耆老(乡长) 里:里正 坊:坊正 村:村正 “城内为坊,城外为村” 2、道:监察区 太宗:十道 按察使 玄宗:十五道 采访处置使(758年改

文档评论(0)

极研教育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SAC证券行业专业人员持证人

承接各类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详情加v:JiYan-edu

认证主体天津西青区极研智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天津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01日上传了SAC证券行业专业人员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20111MA07276K5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