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课件-职官制度.pptxVIP

中国古代史课件-职官制度.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节 职官制度 一、职事官与散官 职事官又称执事官,在隋朝是指居曹有职务者,无职务者为散官。职事官基本品级为一至九品,其中又有正、从、上、下之别。 散官实指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之官,与职事官相对。两汉时,朝廷对大僚重臣于本官之外加赐名号,而实无官守。魏晋南北朝因袭这一作法,至隋代始定散官之制。唐朝贞观年间规定:凡九品以上职事官,皆带散官衔,谓之本品,依本品确定官员的班位、俸禄及章服。散官又称散阶,分文武两大类。散官按资历升迁,职事官则由君主量才录用。职事官高而散官低者,谓“守某官”,反之,则为“行某官”。 唐朝前期的政治制度 例一: 大周故金紫光禄大夫行营缮大匠上护军辽阳郡开国公泉男产(金紫光禄大夫正三品,将作大匠从三品,故称“行”) 例二: 大周故正议大夫使持节都督姚宗等三十六州诸军事守姚州刺史上柱国皇甫文备(正议大夫正四品上,姚州在今云南姚安,属下都督府,都督从三品) 唐朝前期的政治制度 二、勋官 勋官是指授给有功之官员及百姓的一种荣誉性称号,无实职。始于北周,最初是授给有功的将士,后渐及朝官。隋朝置上柱国至都督,凡十一等,初名散官。至唐始别称为勋官。从上柱国至武骑尉,凡十二等。 隋朝和唐初时,勋官的地位还比较高,如隋朝大将韩擒虎,死前有人说他要当阎罗王,他说:“生为上柱国,死作阎罗王,斯亦足矣。”(《隋书》本传)高宗时,刘仁轨及子侄俱立功为上柱国,朝廷特旨将其所居乡里改为“乐城乡三柱里”。(《旧唐书》本传)但高宗以后,由于战争频繁,以功得勋者日益增多,地位也就日益低落。 唐朝前期的政治制度 《旧唐书·职官志》称: 自是以后(高宗),战士授勋者动以万计……身应役使,有类僮仆。据令瑕公卿齐班,论实在于胥吏之下,盖以其猥多,又出自兵卒,所以然也。 勋官序列:上柱国、柱国、上护军、护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骁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十二级) 唐朝前期的政治制度 三、爵 爵有王、公、侯、伯、子、男等,其序列有如下九级: 王、嗣王与郡王、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县侯、开国县伯、开国县子、开国县男 品级从正一品到从五品上,食邑从一万户至三百户不等 唐朝前期的政治制度 四、流内官与流外官(附员外官) 流内官从正一品的三师、三公到从九品下的县尉,都是职事官。 流外官是指在此之外的吏职,由吏职到出任职事官,就是“流外入流”。流外官也分九等,选拔标准是书、计、时务三条。内部迁转则通过试“判”来考察其办事能力。若从流外入流,还要加试一经一史。唐朝每年从流外入流的官员达一两千人,但一般只能做中下级官员。 员外官指正官以外的官员。中宗时在正官之外置员外官,其俸为正员官之半数。 唐朝前期的政治制度 四、使职差遣制 唐代官制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使职差遣制度的出现。这种制度的特点是:官与职脱节,本司官往往判别司事。差遣官无定员,无品秩。其任命不由吏部和兵部铨选。非三省最高长官的其他官员假以“同中书门下三品”衔,使居相位,就是一种差遣官。 隋及唐初,差遣职务多属临时性质,并不普遍。武则天执政期间,破格用人,使官员数量大增,而且为应付当时多变的形势,差遣之法逐渐流行起来,到玄宗统治时期,差遣官遂成为制度,逐渐出现常设之使职,如节度使、采访使、团练使、转运使、观察使等,并因此导致“为使则重,为官则轻”的局面。入宋以后,这种官、职分离的制度逐渐走向完善和强化。 唐朝前期的政治制度 唐人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载: 开元以前,有事于外,则命使臣,否则止。自置八节度、十采访,始有坐而为使,其后名号益广。大抵生于置兵,盛于兴利,普于衔命,于是为使则重,为官则轻。 唐朝前期的政治制度 五、考课制度 隋唐时期,对各级官吏的考课政令掌于尚书省吏部,由考功司具体负责对官吏的考课。 1、考课标准:品德和业务 “四善”:“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 “二十七最”:把职官按照业务性质分为二十七类,订出业务上的考课标准 “铨衡人物,擢尽才良,为选司之最”(吏部兵部) “训导有方,生徒充业,为学官之最” 2、考课

文档评论(0)

极研教育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SAC证券行业专业人员持证人

承接各类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详情加v:JiYan-edu

认证主体天津西青区极研智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天津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01日上传了SAC证券行业专业人员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20111MA07276K5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