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节 两汉时期的经学第五章 从汉武帝到东汉末年——兼说秦汉帝国的基本构架
汉武帝开始“儒术独尊”,其直接结果便是儒家学说的经学化和神圣化。 “经”之本义,是指编织中的纵向丝线,线有纵横,故分经纬,“织之纵丝谓之经,必先有经而后有纬”。春秋战国时代,文字记载于竹木简上,典籍以牛皮绳编缡(如孔子晚年喜读的“韦编”《周易》即是),如同织物之经,于是一些权威的开创学派的诸子文献便分别被其后学通称为“经”。除“儒经”之外,墨家有“墨经”,道家有“道经”,法家有“法经”,医家有“医经”,天文家有“星经”。两 汉 时 期 的 经 学
两 汉 时 期 的 经 学
两 汉 时 期 的 经 学
两 汉 时 期 的 经 学
两 汉 时 期 的 经 学
先秦时期,儒经主要是指所谓“六艺”(与西周的“六艺”修养不同),即蕴藉着“古之道术”的文化渊薮──《诗》、《书》、《礼》(《仪礼》)、《乐》、《易》、《春秋》。《庄子·天运》谓此为“六经”。《荀子·劝学》说:“其数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这里所谓的“经”虽限指儒家要典,有“经典”内蕴,但尚无“法定经典”的意义。两 汉 时 期 的 经 学
以“经”专指儒家经典,是在汉武帝之时。汉初,文帝时始置“经博士”,“经”已初具法定经典之意。武帝建元五年(前136)设立“五经博士”,《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乐经》已亡佚),每经下置一名或几名法定博士,各以家法传授弟子,研究儒经,贯通古今,顾问时政。两 汉 时 期 的 经 学
当时立为学官的五经学统是──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婴);言《尚书》自济南伏生;言《礼》自鲁高堂生;言《易》自菑川田生;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于赵自董仲舒。(《史记》卷121《儒林列传》)两 汉 时 期 的 经 学
其它外于此五经传授统序以及兼治别家诸子的学者,尽遭罢黜。从此,由孔子及其后学所传授的儒家典籍,正式成为大一统帝国的法定经典。 为了激励士人们专心儒学,武帝推行“以经取士”的选官制度,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身通其艺的高第可选拨为郎中(秩比二百石)。公孙弘起自白衣,因治《春秋》而为相封侯,于是“天下之学士靡向风从”。两 汉 时 期 的 经 学
以经师居相位的还有韦贤和韦玄成父子、匡衡、张禹、翟方进、贡禹、薛广德、孔光、马宫、平当、子晏等。另外,两汉帝王还热衷于宣讲经书、裁判学术。 甘露三年(前51),西汉宣帝在未央宫石渠阁,“诏诸儒讲五经异同”,又增列四家博士(谷梁《春秋》、梁丘《易》、大小夏候《尚书》)。两 汉 时 期 的 经 学
东汉章帝在白虎观召集会议,讨论经义,就儒经的派别之争裁成定论,由班固总结成《白虎通义》一书。灵帝于熹平四年(175),诏群儒校定五经,又令蔡邕主持,以隶书刊五经于石碑,史称“熹平石经”。两 汉 时 期 的 经 学
《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 中元元年诏书,《五经》章句烦多,议欲减省。至永平元年,长水校尉儵(shu)奏言:“先帝大业,当以时施行。欲使诸儒共正经义,颇令学者得以自助。孔子曰:‘学之不讲,是吾忧也。’又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於戏,其勉之哉!”于是下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会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使五官中郎将魏应承制问,侍中淳于恭奏,帝亲称制临决,如孝宣甘露石渠故事,作《白虎议奏》。两 汉 时 期 的 经 学
《续汉书·蔡邕列传》: 建宁三年,辟司徒桥玄府,玄甚敬待之。出补河平长。召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熹平四年,乃与五官中郎将堂谿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两,填塞街陌。?两 汉 时 期 的 经 学
两 汉 时 期 的 经 学
两 汉 时 期 的 经 学
帝王提倡和利禄导诱,使得天下学士靡然风从,骛求补列博士弟子、受业习经,传经、注经和解经遂成为专门学问,这便是两汉至明清间神学化的官方哲学──经学 。两 汉 时 期 的 经 学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使儒学传授几近中绝,西汉初年“一人不能独尽其经,或为《雅》,或为《颂》,相合而成”。经过汉武帝及其以后历代统治者的提倡,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儒家经学迅速发展,武帝时博士弟子五十人,昭帝时增至百人,宣帝末又倍增之,元帝时增到千人,成帝时博士弟子一度达到三千人。两 汉 时 期 的 经 学
两汉时期,经师章句之学极其发达。为了通经致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