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史沉勾:“侨批”:信汇合一 纸短情长.docxVIP

法史沉勾:“侨批”:信汇合一 纸短情长.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侨批,又称“番批”,是海外侨胞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和领取包裹的凭证,是一种信、汇合一的载体(潮州方言中将“信”称之为“批”)。每份侨批背后的故事也许琐碎平淡,却忠实地记录了潮汕先辈漂洋过海,在异域他乡艰难创业的艰苦历程,千万份侨批汇入历史长河里,体现出的是潮汕先民身处异域却时时热爱祖国、情系故里的悠长浓烈的家国情思。国学大师饶宗颐对侨批这个文化现象给予“海邦剩馥、侨史敦煌”的极高评价。 爱国不仅是潮汕先民的高贵品质,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核所在,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积淀和壮大,已经深刻地融入进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在国家和民族的危亡时刻,海外侨胞心系祖国,爱国主义精神得到集中体现。 “凡属中国之人民,自应俱(具)百屈不挠之精神,以为政府之后盾,本无规避之可言。为父母者,勉其子,为妇者,劝其夫,从军杀敌,以卫社稷;男儿以身许国,战死沙战(场),则英雄有用武之地。妇女保存贞节而牺牲,万古留(流)芳于竹帛。若人人如是,亦何惧凶暴之倭奴。若个个有坚决之苦心,吾相信中国复兴有日矣。以其忍辱苟存,何如(不)作壮烈之牺牲?恨吾寄身海外,未能立克(刻)回国,效力沙场,坐看大好河山。末碎于倭奴之手,此所以深引为憾者也。” 华侨李璇旺目睹祖国被侵华日军蹂躏却孤悬海外不能回国效力而心急如焚。其愤怒、焦急、后悔之情在这一封普普通通的字数不多的侨批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在侨批中大声疾呼,呼吁家人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图存的运动。在祖国危难之际,像李璇旺这些千千万万的普通华侨心系祖国,众志成城。有的华侨毅然舍弃海外优越的生活,回国抗战直至牺牲生命。众多华侨为抗战捐款捐物。有一件经过岁月沉淀而纸面发黄的侨批这样忠实地记载了当年海外华侨报效祖国的拳拳赤子之情:“在此国家千钧一发,最贵要的自然是经济问题。战争军备,不外于此矣。人力心力,在于人民支持。然而我们既是国家的一份子,也须当努力,使解燃眉(之急)而得到胜利。” “批一封,银二元,叫妻刻苦勿愁烦。仔儿着支持,教伊勿赌钱。田园着缴种,猪仔哩着饲。待到赚有猛猛归家来团圆……”这是一封收藏在广东省档案局(馆)的普通侨批。类似这样千千万万的侨批大都平凡又琐碎。但有批就有款,身处异域的海外华侨即使自身历经千难万苦,也要将辛苦赚来的微不足道的血汗钱通过侨批邮寄回家。他们在汇款的同时极其重视家风的建设。从这些琐碎的侨批中不难发现字里行间的家风建设内涵丰富厚重,影响深远。他是千千万万个华侨家庭的精神内核,这些与长期的家庭道德培养形成的良好家风是华侨精神追求与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华侨社会中极其重视孝道家风成为华侨家庭重要的道德规范,孝老爱幼在潮汕尤其是华侨家庭的传统家风中占据重要地位。 1882年1月10日,广东省嘉应州(今梅县)华侨叶和仁写给母亲钟氏的侨批虽历经百年,现在读来,依旧令人动容: 母亲大人膝下: 本月初接得阿坤兄带来书一封,捧读之下。诸事慨(概)悉。但读至亲病复发,儿不襟(禁)心动,自念不孝之罪重矣。及至调治略愈,方得稍宽。现儿既远出在外,徒劳尤益,万望吾亲宽心自解,勿以儿念念在心也,家中诸事当用则用,切勿吝惜。儿现年既长,自当谨守慈命,断不放肆,幸勿挂心怀。现今初到地方,诸事未悉,不能多串(赚)钱财。看明年光景如何,方能多寄银钱。 …… 兹今寄来洋银二大元,以为母亲买肉之赀(资)。外又寄来银一大元,交吾妻陈氏收用。情长纸短,寸墨难喧(宣),笔言不尽,谨此奉禀。 叶和仁漂泊南洋,生活艰难,得知母亲旧病复发,“儿不襟(禁)心动,自念不孝之罪重矣”。发自内心的诚惶诚恐,然而却别无他法,只有托人奉上洋银二大元,以为母亲买肉之赀(资),来弥补不能在生病母亲身边端茶倒水的愧疚之情。 旅居海外的侨胞,身处异域不仅牵挂父母,也时时关心惦记着家里的子女,把子女教育成才作为人生中的大事来抓。1948年元月20日,揭阳籍泰国侨胞郑钦桂在写给妻子王清莲的侨批中特地强调:“及儿女须宜教养。”1934年2月18日,马来西亚华侨冯云根在寄给妻子的侨批中这样写道:“远元男须勤功读书,切不可学恶习赌博一切,至嘱至嘱。”连续两个“至嘱”可见其对孩子教育的用心和牵挂。 像这样的侨批比比皆是,虽是民间侨胞家庭间的情感交流,看起来琐琐碎碎,家长里短。但这些短短的侨批后面却是活生生的生动故事和历史印迹,生动地展现出海外侨胞内心的情感悸动。 侨批既是独特的文化现象,“有批就有款”的特点更是经济现象。在侨批的历史上,“水客”和“批脚”都是重要的华侨商人,该群体在当时的跨洋贸易、资金往来中,起到重要的贸易桥梁作用。无论是“水客”还是“批脚”,都坚守诚实守信的原则。百年来,几乎没有听说有侵吞华侨款项资金的传闻。澄海隆都的许坤彬是当时较为有名的“批脚”,从1940年开始到批局停业为止,他走过的人家不计其数,送过的侨批更是难

文档评论(0)

专注于考公考编相关领域,中国文化传播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