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故事:苏东坡、秦观、王安石.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东坡、秦观、王安石   “传统中国无法律。”这是孟德斯鸠在《法意》一书里表达的大略意思。此言一出,迷信者众,迄今许多西人仍深信不疑。有的人还爱拿苏东坡的“读书万卷不读律”说事,以证明中国士大夫如何视读律为下品。其实这也是断章取义而已。“读书万卷不读律”,出自苏东坡的诗《戏子由》。子由者,苏轼的弟弟苏辙也,同样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科,又同策制举。”宋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但“相不相有命焉”,兄弟俩以直言好谏忤权臣,双双仕途不顺。然而,患难与共,兄弟情深,反倒成就一段千古佳话,正如《宋史·苏辙传》所云:“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   东坡爱开玩笑,跟自家兄弟子由更是如此。子由长得高大,住的房子却又小又矮,东坡就以这样几句诗调侃他:“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这几句诗正是《戏子由》的开头,紧随其后的就是“读书万卷不读律”,也还是在取笑子由,联系到后面那句“致君尧舜知无术”就会知道,苏东坡哪里是在主张“不读律”,相反,乃是讥讽子由不好好读律,这才得不到朝廷的重用。事实上,读律是大宋朝的一代风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正如陈亮所言:“汉,任人者也;唐,人法并行也;本朝,任法者也。”虽然不能就此称宋代为法治社会,但自开国起便厉行法制却是事实。宋太祖常常亲录囚徒,专事钦恤。宋太宗更喜欢自己平断狱讼,甚至说:“朕恨不能亲决四方冤狱。”还曾下诏:“应朝臣、京官及幕职县官等,今后并须习读法令。”并且规定:“今后进士及第,并试律令大义、断案,据等第注官。”所以,宋代的科举官僚在进入仕途之前,大都经过了严格的法律训练。   苏轼也不外于此。嘉佑二年试礼部,他的策论题目就是《刑赏忠厚论》,当中有这样一段话:“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足可见其法律识见于一斑。后来,苏东坡还有不少文章论及法律问题,徐道隣就说过,“犯时不知”“醉不省记”,这都是现代刑法学里的重要学题,在唐宋法典都还没有正式规定时,东坡对此就有精辟阐发。话说苏轼试礼部那年的主考官正是文坛盟主欧阳修,得苏轼文,他欣喜异常,本欲点为第一,只因怀疑是其门客曾巩所作,为避嫌才忍痛改列第二。后来得知是苏轼之作,欧阳修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这话很快得到应验,苏东坡真的取代了老师的盟主地位,惟觉可惜的是,其法律才华也便被光辉所蔽,《宋史》本传只留下这样寥寥一笔:“安石不悦,命权开封府推官,将困之以事。轼决断静敏,声闻亦远。”   东坡尝自谓:“始者学书判,近亦知问囚。”他虽则屡遭流放,大部分时间都在浪迹天涯,但毕竟也有过几次不俗的地方官经历,处理过的讼狱亦当为数不少。林语堂在为苏东坡作传时,也没忘掉他还有一个“心肠慈悲的法官”的身份。我也试图搜罗过苏东坡的判词,可惜坊间流传的只有几则戏谑之作。传说,在做杭州通判时,苏东坡审理过一起和尚杀妓案,这事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中有记载:   灵隐寺有一个和尚,名叫了然。他常到勾栏院寻花问柳,迷上了一个妓女,名叫秀奴。最后钱财花尽,弄得衣衫褴褛,秀奴便不再见他。一夜,他喝得醉醺醺之下,又去找秀奴,吃了闭门羹。他闯了进去,把秀奴打了一顿之后,竟把她杀死。这个和尚乃因谋杀罪而受审。在检查他时,官员见他的一只胳膊上刺有一副对联:“但愿同生极乐国,免如今世苦相思。”全案调查完竣,证据呈给苏东坡。苏东坡不禁把判决词写成下面这个小调儿:“这个秃奴,修行忒煞,云山顶上空持戒。一从迷恋玉楼人,鹑衣百结浑无奈。毒手伤人,花容粉碎,空空色色今何在。臂间刺道苦相思,这回还了相思债。”   东坡的判词虽说有些另类,但也开了先河,谓之“花判”鼻祖,应不为过。我们稍后还会专门谈谈历代“花判”,其中的师承因缘,当会令人会心一笑。却说苏东坡笔下的“花判”,也非一味沿用诗体,歇后语这种形式竟然也能用到。传说,九里山霸王庙里有个叫怀远的和尚,不守清规,心恋红尘,经常做出一些与出家人身份不符的事情来。一天,怀远径自下山,路遇一美妇,忍不住又来调戏,结果被乡民一顿痛殴。为免遭寺规惩处,怀远反而恶人先告状,将众乡民告到了徐州府。那时,徐州府的知州大人正是东坡,在查明事实真相后,他提笔写下这样的判语:“并州剪子苏州绦,扬州草鞋芜湖刀。”令怀远把判词拿回去自悟。怀远百思不解,后来听闻苏东坡的好友秦观来徐州拜访,就在衙门口等着向他请教。秦观看了判词,忍俊不禁:“这是歇后语的前半,后半都是——‘打得好!’”   秦观,也就是秦少游,婉约派一代词宗也。“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都是他的名句。苏东坡在徐州时,秦观曾慕名前来拜访,“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苏徐州”,正是

文档评论(0)

专注于考公考编相关领域,中国文化传播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