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会计学;第一节 概述;一、新音乐的启蒙和发展(1); 学堂乐歌的发端可以追溯到1898年。百日维新中,康有为就提出了废除八股、遍设学校的主张。戊戌政变后,梁启超等人积极提倡在学校中设立乐歌课。1907年起,“音乐“被列为女子师范学堂课程,此后几年间,新式学堂陆续开设了唱歌课,从而在普通学校中形成了一种学校音乐文化的雏形,即以教授新式歌曲和欧洲音乐常识为主要内容的音乐教育。
这时新音乐的启蒙还体现在乐歌的译配、编创和社会性的音乐活动方面。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译配、发表的《日耳曼祖国歌》3首、1903年曾志忞发表的五线谱与简谱对照的《练兵》、《游春》、《扬子江》等6首歌曲,可视作晚清新式歌曲译配、编创的先声。这一时期,为新音乐教育而编写的论著,有曾志忞的《唱歌及教授法》(1903年)、《教授音乐初步》(1904年)、《教育唱歌集》(1904年)等。中国留学生发起主办的“音乐讲习会”(1902年)、“亚雅音乐会”(1904年)、“国民音乐会”(1905年)等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会音乐教育活动。这一切对留日学生、中国侨民以及日后中国的新音乐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一时期新音乐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创作、理论、出版 都先于东邻的日本,首先出现在留日的中国积极分子中。随着这些人的回国,国内学堂乐歌活动也提高到新的水平上。这些人中的曾志忞、沈心工、李叔同等,对学堂乐歌为中心的晚清新音乐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是新音乐启蒙初期的杰出音乐家。
学堂乐歌的歌词、音乐创作方式等都与传统歌曲有许多不同。如日、白语言形式兼采俄歌词,主要以外国(尤其是欧、日)歌曲音乐作为乐歌旋律的倾向都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歌曲的创作。通过乐歌的传唱和乐歌为主的学校音乐教育,向中国大众尤其是学生开始较系统地输入西方音乐知识,如传授简谱,介绍五线谱,确立集体歌唱形式,开始新的歌曲创作等等。这一切都具有启蒙的意义。;一、新音乐的启蒙和发展(2); 新音乐的再度勃兴是在“五四”时期。以科学、民主为旗帜的“五四”运动,猛烈地冲击封建思想、文化,同时掀起了探求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的潮流。兴办各种文化事业、建立文学艺术团体、出刊办报、传播新文艺等成为社会时尚。这些,对新音乐的发展,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新式音乐社团。这些社团较之晚清的音乐社团有着较为明确的宗旨、完备的组织机构和多样的活动内容。它们的出现有效地促进了新音乐的传播和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一、新音乐的启蒙和发展(3);稍后,赵元任的独唱歌曲和多声部歌曲,是20年代音乐创作中突出的收获。“他采用的歌词都是反映了‘五四’精神的新诗,其音乐既不是民歌的仿制品,也不是欧洲艺术歌曲的翻版,而是既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借鉴了欧洲艺术歌曲创作方法的独创性很高的歌曲。”当时,萧友梅对赵元任的音乐创作曾给予“替我国音乐界开一新纪元”的赞誉。
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舞音乐,从20年代起,就长时间流行在中国的城市、乡镇。他的歌舞表演曲与儿童歌舞剧,既能作儿童音乐教材,又适于儿童的课余游戏与表演。其内容、情趣,比此前的学堂乐歌,更符合少年儿童心理;其音乐,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类作品的出现,是民国时期儿童音乐创作的重大收获,对新歌剧和新歌舞剧的探索也具有启迪和开拓的意义。 ;以刘天华的《光明行》等乐曲为代表的二胡独奏音乐的出现,显示了传统音乐形式在近代的新发展,对中国乐器音乐的影响有着尤为深远的意义。
欧洲乐器音乐创作也有了多样的尝试:萧友梅、赵元任等人创作了钢琴曲,萧友梅等人海创作了弦乐四重奏以及欧洲管弦乐合奏曲等多种体裁形式的西洋乐器音乐作品。
除了以上主要为着艺术表演的音乐创作,还出现了为着工农兵歌唱的歌曲创作。这类歌曲是直接为工农兵歌唱和宣传革命而写的,其中不乏广为传唱的佳作。如1923年5月,刊载于北京工人周刊社《京汉工人流血记》中的《奋斗歌》,就有人谱曲传唱。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具名的创作歌曲,可以瞿秋白自作词曲的《赤潮曲》为代表。这首歌也是中国工农革命歌曲创作最早的作品之一,1923年发表于《新青年》季刊。 ;
20年代工农兵歌曲除了少数作词作曲的作品,大量的是选曲填词或作词配曲而成的。如当时流行颇广的《工农兵联合歌》就是用学堂乐歌《中国男儿》的曲调填词的。
这时的工农兵歌曲中音乐选择上出现了较多地采用传统民歌(尤其是市镇小调)填词的现象,它反映了以农民为主的工农兵群众对新音乐的接受方式和程度。同时苏联及欧洲革命歌曲的传入对工农革命歌曲的结构和风格的形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专业音乐教育的出现时20年代新音乐的一大要事。特别是从师范院校音乐系科的设置,到专门音乐学院—国立音乐院的成立,反映出中国新音乐已经进入到有目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