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方剂配伍规律研究
依托部门:张伯礼天津中医学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席科学家:
一、研究内容
本项目将中药领域科学前沿问题与核心技术创建相结合,在中医药理 论的指导下,运用复杂性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中药体内过程及作用模式, 改变传统的以经验为主的中药研发模式,创新研究中药有效组分配伍优化
设计方法学,构建创制现代中药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1.饮片配伍和组分配伍相关性研究。基于传统中药饮片药性与功效研 究基础上,以活血化瘀中药研究为示范,探讨中药组分药性与饮片药性的 关系,研究中药组分的药性表征方式,研究揭示组分配伍与饮片配伍的内
在联系,探索构建组分配伍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学。
2.中药组分配伍优化设计方法基础研究。以复方丹参方及参麦方等复 方中药为具体研究对象,以中药活性组分为先导,基于组效关系,建立中 药组分配伍优化计算方法学,发展形成计算机辅助中药组分配伍优化设计
方法学。
3.中药组分配伍体内过程研究。主要围绕中药组分配伍吸收规律、体
内药动过程和药效相关性、中药组分体内过程分析方法等开展研究。
4. 中药组分配伍作用模式的基础研究。主要包括中药组分配伍组效关 系、时效关系研究,组分配伍与作用模式,组分配伍多靶效应的机制基础
研究,同时进行相关方法研究。
5.冠心Ⅱ号基因水平配伍规律研究。主要进行冠心Ⅱ号不同配伍对基
因与蛋白表达谱研究,辨明方剂药效物质与基因表达差异的相关性及其对 基因表达、蛋白调控的影响。构建基于基因和蛋白水平的方剂配伍的网络
调节模式,基本阐明基于基因水平的冠心Ⅱ号配伍规律。
6.基于体内直接作用物质的类方配伍研究。评价茵陈蒿汤及其类方体 内直接作用物质及质、量变化规律,即从体内直接作用物质运动(产生、
代谢、量变)层面阐明方剂配伍的科学内涵。
二、 预期目标
(一)总体目标:
研究构建中药组分配伍的理论基础,发展形成以组效关系辨识为核心 的技术体系,创立中药组分配伍优化设计理论及方法学,揭示中药组分配伍
的生物效
应及体内过程机理,为现代中药创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学。以 经典方剂为示范,以体内过程为重点,多层次揭示方剂配伍规律及科学内
涵。
(二)预期目标:
(1)在理论创新及方法学研究方面:提出中药组分配伍优化设计理 念、发展形成以组分配伍创制现代中药的新模式,建立中药物质基础与药
效相关性辨识方法学、中药作用模式和中药体内过程研究方法学。
(2)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创建计算机辅助中药组分配伍优化设计 技术、中药有效组分制备技术、中药组分体内过程分析技术等系列化新技
术。
(3)运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技术,揭示冠心Ⅱ号主要药效分子
靶标,构建基于基因和蛋白水平的方剂配伍调节模式理论,建立方剂复杂
组效关系与配伍规律的研究技术。
(4)阐明茵陈蒿汤及相关类方的药效物质基础,揭示茵陈蒿汤及相 关类方配伍的微观物质基础和机制。发现新的药效物质或新活性成分10
个,创制以有效成分为原料的现代中药产品1-3个。
(3)在人才培养方面:培养一批高水平中药学科带头人,培养博士
后、博士研究生70名。
(4)在研究成果方面:发表研究论文152篇,其中被SCI、EI、ISTP
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62篇以上,申报发明专利14项。出版专著3部。
三、研究方案
(一)学术思路及子课题设置的思路
瞄准现代中药研究领域学术制高点,依托已完成的973项目“方剂关 键科学问题研究”工作基础和优势,选择复方丹参方、参麦方等作为模型 药物,以“组分配伍”为切入点,围绕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理论的构建,充 分利用研究人员技术特长上的互补性,发挥多学科的交叉和合作,从方剂 中药组分标准化、组分配伍的药物设计方法、中药组效关系、中药组分配 伍作用模式、中药组分配伍体内过程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最终达到提炼
“组分配伍创制中成药相关理论”的目标。
该项目关联各课题的中心是“中药组分配伍”。其中,课题2~4主要
从不同
层次研究组分配伍设计方法、作用模式及体内过程,课题1则是在课
题1-3研究基础上进行中药组分配伍与饮片配伍相关性研究。
(二)技术路线
(三)可行性分析
1. 较好的前期工作基础
近5年973项目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此项研
究奠定了较好的前期工作基础,研究思路成熟,可望取得重大突破。
2. 基本解决了关键方法与技术
多学科先进方法与技术的发展及向中医药学领域的渗透,为进行学科 交叉、综合性的中药组分配伍关键问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已基本解决完
成项目需要的关键方法与技术。
3. 技术路线的可操作性强
以经过长期医疗实践证实疗效可靠的方剂为示范性研究对象,技术路
线的可操作性强,可进行系统的开展中药组分配伍、作用环节关联的研究。
4. 跨部门、跨行业的多学科队伍
研究队伍由跨部门、跨行业的我国著名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