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高一上学期数学知识 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技巧总结
一、集合与命题
集合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 在求有关集合问题时,尤其要注意元素的互异性,如(1)设 P、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 ? Q ? {a ? b | a ? P, b ? Q},若 P ? {0,2,5} ,Q ? {1,2,6},则 P ? Q 中元素的有 个。( 答:8)(2)非空集合S ? {1,2,3,4,5} ,且满足“若a ? S ,则6 ? a ? S ”,这样的S 共有 个(答:7)
遇到 A B ? ? 时,你是否注意到“极端”情况: A ? ? 或 B ? ? ;同样当 A ? B 时,你是否忘记 A ? ? 的情 形 ? 要 注 意 到 ? 是 任 何 集 合 的 子 集 , 是 任 何 非 空 集 合 的 真 子 集 。 如 集 合 A ? {x | ax ?1 ? 0} ,
? ? 1
B ? x | x2 ? 3x ? 2 ? 0
,且 A B ? B ,则实数a = .(答: a ? 0,1, )
2
对于含有 n 个元素的有限集合 M ,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依次为 2n ,2n ?1, 2n
2n ? 2. 如满足{1,2}?? M ? {1,2,3,4,5} 集合M 有 个。 (答:7)
B)集合的运算性质: ⑴ A B ? A ? B ? A ; ⑵ A B ? B ? B ? A ;⑶ A ? B ?
B)
?1,
A ? B ; ⑷ A
u u
B ? ? ?
u
A ? B ; ⑸ A
u u
B ? U ? A ? B ; ⑹ C ( A
U
? C A C
U U
B ;⑺ C
U
( A B) ? C
U
A C B .如设全集U ? {1,2,3,4,5} ,若 A ? B ? {2}, (C
U U
A) ? B ? {4},
(C A) ? (C
U U
B) ? {1,5} ,则 A= ,B= .(答: A ? {2,3}, B ? {2,4} )
?
? ??
研究集合问题,一定要 理解集合的意义――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 。如: x | y ? f x —函数的定义域;
??y | y ? f ?x??—函数的值域; ?(x, y) | y ? f ?x??—函数图象上的点集,如设集合 M ? {x | y ? x ? 2} ,集合 N=
?
y | y ? x2 , x ? M
?,则 M
N ? _ _
(答:[4, ??) );
数轴和韦恩图是进行交、并、补运算的有力工具,在具体计算时不要忘了集合本身和空集这两种特殊情况,补
ax ? 5
集思想常运用于解决否定型或正面较复杂的有关问题。 如已知关于 x 的不等式
5? M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x2 ? a
? 0 的解集为 M ,若3? M 且
?(答: a ? ?1 5 ? ? 9,25? )
?
, ?
? 3 ?
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若原命题是“若p 则 q”,则逆命题为“若q 则 p”;否命题为“若 p 则q ” ;逆否命题为“若q 则 p ”。提醒:(1)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即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但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都不等价;(2)在写出一个含有“或”、“且”命题的否命题时,要注意“非
或即且,非且即或”;(3)要注意区别“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否命题要对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否定,而命题
,则的否定仅对命题的结论否定;(4)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或否定式的命题,一般利用等价关系“A ?B?B?A” 判断其真假,这也是反证法的理论依据。(5)哪些命题宜用反证法?如(1)“在△ABC 中,若∠C=900,则∠A、∠
,则
B 都是锐角”的否命题为 (答:在 ?ABC 中,若 ?C ? 90
x ? 2
?A, ?B 不都是锐角); (2)已知函数
f (x) ? ax ?
x ?1
, a ? 1,证明方程 f (x) ? 0 没有负数根。
充要条件。关键是分清条件和结论(划主谓宾),由条件可推出结论,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由结论可推 出条件,则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从集合角度解释,若A ? B ,则 A 是 B 的充分条件;若B ? A ,则 A 是 B
的必要条件;若A=B,则A 是 B 的充要条件。如设命题 p:| 4x ? 3| ? 1 ;命题q: x 2
1
是 q 的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答:[0, ])
2
? (2a ? 1)x ? a(a ? 1) ? 0 。若 p
二、不等式
不等式的性质:
同向不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海尔集团资本运营案例研究.pptx VIP
- 幼儿园课件:绘本《太阳想吃冰淇淋》.pptx
- 锅炉安全操作培训记录.docx VIP
- 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处置指南(2022版).docx VIP
- 李坚贞忠之士贞.pptx VIP
- SL 670-2015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技术鉴定导则.docx VIP
- 红光机器厂实训报告总结与反思.pptx VIP
- 人工智能技术在乳腺癌风险分层管理和治疗策略中的应用相关试题及答案.doc VIP
- MBN_LV_124-1_2013-03 12V车载电子系统电气要求和测试.pdf VIP
- SJT 11364-2014 电子电气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标识要求.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