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第二(【高效备课人教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同步教案+素材).docxVIP

《三顾茅庐》第二(【高效备课人教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同步教案+素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4 三顾茅庐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把握小说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3.通过古典小说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刘备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思考 师: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并学习了课文的第1段,分析了刘、关、张这结义三兄弟的人物形象。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剩下的部分,在作者出神入化的写作手法中进一步领略三国英豪们的风采。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司马徽说诸葛亮“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诸葛亮真有此才吗?卖草鞋出身的刘备凭什么能请诸葛亮出山呢?读过《三顾茅庐》后,你能不能各用两个字来评价刘备和诸葛亮?(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点拨) 刘备——诚、敬(用诚心和敬意来打动诸葛亮) 孔明——智、淡(有超凡的智慧和淡泊名利的思想) 二、研读探究 1.朗读第二自然段,写刘备中途遇见诸葛均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由诸葛均的表现及张飞、刘备对待诸葛均的不同态度,刻画了诸葛均我行我素的形象及刘备善解人意、谦恭有礼,张飞直率的特征。 结构上:由诸葛均之口道出诸葛亮“昨暮方归”,说明刘备此次拜访极有可能见到诸葛亮,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为下文刘备见到诸葛亮的情节做了铺垫。 2.偶遇诸葛均之后,见到诸葛亮之前,刘备还经历了那些挫折? 波折一:诸葛亮昼寝未醒, 阶下等候。 波折二:诸葛亮醒而未起,继续等候。 波折三:诸葛亮更衣戴冠,半晌乃出。 3.刘备为什么不叫醒诸葛亮,而是在阶下等他醒来,等了近三个时辰? 刘备的耐心等候,不去惊醒先生,是心诚的表现,体现了刘备的礼贤下士的诚意。 三、分析人物形象 (一)刘备 文中还有哪些细节描写能体现出刘备的诚心和敬意呢?请勾画相关语句,概括刘备这个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并举例说明作者主要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先在组内交流,小组取得共识后推举一名发言人,再在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求同存异,适当点拨。 例句 分析 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 张飞与刘备是结拜兄弟,诸葛亮是一位与刘备素未谋面的草民,为了请诸葛亮,刘备竟然斥责自己的结拜兄弟 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 刘备是当时汉献帝的叔父,是皇叔,是皇亲国戚,而诸葛亮是一介草民,为了请诸葛亮,刘备离草庐半里之外竟下马步行 玄德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 等待时间长 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 言语谦卑,其时刘备已年过40,孔明才27岁,刘备自称“愚夫”,却称孔明为“先生”,并称这次见面为“晋谒” 师:综上所述,请同学们用两个四字短语来评价刘备这个人物形象。 预设: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二)诸葛亮 师: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文中他的智慧主要体现在哪一部分? 预设:第3段的“隆中对策”部分。 1.诸葛亮的“智” 师:请同学们齐读“隆中对策”部分。 学生齐读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以下两个问题: (1)诸葛亮是怎样分析天下形势的? (2)他提出了怎样的战略方针? 学生先在组内交流,小组取得共识后推举一名发言人,再在全班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求同存异,适当点拨。 分析天下形势: 一论曹操——此诚不可与争锋; 二论孙权——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论荆州——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 四论益州——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五论刘备——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提出战略方针: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 同学们,关于孔明的智慧,文中有一句话评价得非常中肯,是哪一句?让我们大声齐读。 生齐读: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真万古之人不及也! 2.诸葛亮的“淡” 师:我们再来研读诸葛亮的“淡”。请同学们找出能体现诸葛亮淡泊名利的语句,再用自己的话分条概述。 (学生发言交流,生生互动,教师点拨) 预设: 课件出示: 举例 分析 自吟诗句:“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一个大智大贤者的形象 刘备邀请他出山,他婉言谢绝 无意功名 诸葛亮最后又答应了刘备,是因为刘备以“苍生”为请,以至“泪沾袍袖,衣襟尽湿”,他才“愿效犬马之劳” 虽淡泊名利,但更关心人民疾苦,忧念天下 嘱咐诸葛均不要荒芜田地,“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淡泊名利 3.诸葛亮有大段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即“隆中对”,说说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了诸葛亮确实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m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