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30篇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含答案析).docxVIP

《鱼我所欲也》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30篇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含答案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18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鱼我所欲也》(解析版) 考点:文学常识 考点:文学常识 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译注》。题目是编者加的。 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论证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并通过对比赞扬了那些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人,批评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应以“义”为重,不要失去“本心”。 考点:课后注释 考点:课后注释 ⑴[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⑵[恶]讨厌,憎恨。 ⑶[患]祸患,灾难。 ⑷[辟]同“避”,躲避。 ⑸[如使]假如,假使。 ⑹[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 ⑺[是心]这种心。 ⑻[丧]丧失。 ⑼[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 ⑽[羹]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粥状食物。 ⑾[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尔,用作后缀。 ⑿[蹴]踩踏。 ⒀[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⒁[万钟]优厚的俸禄。 ⒂[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⒃[辩]同“辨”,辨别。 ⒄[何加]有什么益处。 ⒅[奉]侍奉。 ⒆[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 ⒇[得]同“德”,感恩、感激。 (21)[与]同“欤(yú)”,语气词。 (22)[乡为身死而不受]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23)[乡]同“向”,先前、从前。 (24)[已]停止。 (25)[本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考点:重点译句 考点:重点译句 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答案】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⑵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答案】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⑶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答案】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有比、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⑷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答案】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 ⑸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答案】假如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可以用来保命的,什么手段不用呢? ⑹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答案】假如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而保全生命的),什么手段不用呢? ⑺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答案】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⑻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答案】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⑼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答案】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⑽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答案】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 ⑾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答案】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 ⑿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答案】用踩踏过后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答案】(可是有的人见了)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这样)优厚的奉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⒁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答案】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⒂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答案】从前有人为了礼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⒃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答案】从前有人为了礼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 ⒄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答案】从前有人为了礼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 ⒅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答案】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羞恶之心。 考点:课后习题 考点:课后习题 一、本文注重推理,逻辑严密。根据课文理解概括作者的论证思路,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 【答案】类比:舍生而取义。 正面: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反面:所恶有甚于死者——何不为——有不为 反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之……为之……为之 二、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根据课文的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yxk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