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中医治疗及诊断思路.ppt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会计学;;;;;;偏头痛属中医头风范畴, 好发于中青年, 多由忧思劳虑, 精神高度紧张,病机复杂,多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之症。多因气郁恼怒,忧思伤神,劳倦伤脾,年老肾亏,清窍失养,或因痰涎、风火、瘀血遏阻脑络所致。 偏头痛是一种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发作性头痛。临床以反复循环性发作性头痛为特征。女性多见, 常于青春期前后发病,与遗传、内分泌、饮食等有一定关系。;;①周期性反复发作; ②疼痛大多限于一侧颞、额及眼眶等区域, 少数为双侧, 有时波及头顶部; ③呈搏动样跳痛、刺痛或胀痛; ④发作前或发作期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如恶心、呕吐、面色改变、多汗等; ⑤每次头痛持续时间由数十分钟至数天不等; ⑥发作间歇期完全正常。;1、丛集性头痛:又称组胺性头痛,大多无家族史,好发于男性,通常是每年一次或两次在春季和秋季发作,通常持续3-6周,有较长的缓解期,规律的统一时间出现,夜间入睡后突然发作,多位于一侧眼眶、额颞部,为尖锐剧痛,痛处发红发热,精神紧张可诱发。 2、紧张性头痛:多位于双颞侧、额顶、枕部,可扩散至肩背。头痛呈压迫、束带感、麻木、胀痛、钝痛,紧张、焦虑、失眠时加重。;风寒外袭型 主证:一侧头痛,起病较快,发作时或伴微恶风寒、鼻塞,苔薄白,脉浮。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川芎茶调散加减 (川芎、荆芥、薄荷、羌活、白芷等);肝郁气滞型。 主证:偏侧头痛, 或左或右, 多呈胀痛、钝痛或搏痛, 伴恶心呕吐, 胸胁胀满, 烦躁易怒, 大便干结。 治法:疏肝理脾, 解郁泻火。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陈皮、枳壳、芍药、川芎等);痰湿上蒙型 主证:一侧头痛,痛势绵绵,头重如裹,发止无时,缠绵难愈,伴四肢困重,胸脘满闷,恶心欲吐,苔白腻, 脉弦滑。 治法:化痰降逆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半夏、白术、天麻、陈皮等);瘀血阻络型 主证:见痛处固定,其势较剧,常呈锥刺样疼痛,面色晦滞,妇女行经色暗或挟血块,唇舌紫暗或见瘀斑,脉沉涩或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通络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等);主穴:风池、率谷、百会 外关、阳陵泉、太冲、足临泣、足三里。 辩证取穴:风痰内扰:配太冲,丰隆; 瘀血阻络:配三阴交、阿是穴; 外风袭表:配合谷、大椎; ……;1、预防用药:5-HT受体拮抗剂;B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丙戊酸类药物 2、发作期治疗: 轻度偏头痛:安定、阿司匹林、以及非固醇类抗炎药。 中度偏头痛:非固醇类抗炎药复方制剂。 重度偏头痛:麦角碱类药物;曲谱坦类药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uailelaifenxian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太仓市沙溪镇牛文库商务信息咨询服务部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0585MA1WRHUU8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