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漕运兴衰.ppt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运河漕运兴衰会计学概况第1页/共16页 京杭大运河全长1747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中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第2页/共16页兴隋代初成第3页/共16页 隋统一中国后,隋文帝于584年下令重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604年改名永通渠。605年,隋炀帝征发百万士兵和夫役,修造通济渠,同年改造邗沟;608年,又征发百万河北民工开凿永济渠,610年沟通长江。至此,运河工程基本完成,从长安到江都,沿途建造离宫40多处,并建有许多粮仓,作为转运或贮粮之所。隋代开凿的大运河,以京都洛阳为中心,东北抵涿郡,东南至余杭,全长2500公里,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当时运河上“商船往返,船乘不绝",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制,都起到了促进作用。此后,唐、宋、元、明、清历代均重视漕运,并建立了漕运仓储制度。唐代修整第4页/共16页 公元742年在三门峡以东开凿一条渠道,名曰天宝河。大运河的通航,交织出一张前所未有的物资物流网,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突破性发展。唐朝的大运河开始用于漕运,把富庶的江南地区与国家政治中心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唐王朝的经济文化呈现出昌盛发达的景象,出现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唐朝是真正发挥大运河作用的王朝,古运河哺育了伟大的东方古国文明,使之经济空前繁荣,文化空前昌盛,交通空前发达。元代改建第5页/共16页 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在大都(今北京),全国政治、经济中心移到这里。在洛阳拐了一个大弯子的隋代大运河,就显得不是很顺畅。1289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开凿会通河,北始临清,南到东平路(今山东境内)的安山;又在北京到通县间开了一条通惠河,与原有的旧河道沟通。这样一来,由北京直下杭州,就可以不绕道洛阳。隋朝开掘的运河,部分河道由于年久淤塞未加清理,逐渐废弃了。元朝开凿的运河较隋朝大运河大幅度东移,采取“弃弓走弦”的线路连通北京和杭州。如此走势,全长只有1794公里,比隋大运河缩短近800公里,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大运河。第6页/共16页 1292年,大运河实现全线贯通后,成为元朝最理想的纵向水上线路。据史载,当时仅从大运河北调的南粮,还不算由它串联的五大河系的部分,就达全国总税粮的六分之五。明清成为大动脉第7页/共16页 明初,每年从东南运粮米最高达到500万石,兴建北京城使用的建材就是依靠运河运输的,北京故宫太和殿的龙柱、铺地的金砖都是通过运河运来的。大运河几乎成为惟一的南粮北运的水路通道,成为明王朝的生命线。从元代到清朝光绪年间,京杭大运河一直是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通过大运河运输的粮食以及其它物资,不计其数。  第8页/共16页 大运河的开通改变了中国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大水网,运河两岸日渐繁荣。城以河兴,许多城镇由此新建及扩张,如楚州(今淮安)、扬州、苏州、杭州,都是当时全国富庶的郡县,城市的扩大与繁华,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伴随着大运河南北漕运的兴起,大运河沿岸兴起了22座繁华的都市。有一种说法,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而大运河对于北京来说,没有大运河,就没有北京城。第9页/共16页衰清中期后弊端重重第10页/共16页 由于年久失修,运河河道日见窄浅,有些地段竟成为了“死河”,严重影响了南北的运输。加上旱涝灾害及湖堤决口造成河道不畅,以致漕运屡次受阻。多年来,清朝廷不断拔出专款用于修理河道,采取“蓄清刷黄”、“束水攻沙”等措施确保漕运。地方官员也将治河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但也只能解决一时问题,难以根治漕运不畅的顽疾,收效甚微。第11页/共16页 嘉庆十五年(1810年),因河道决口,漕运受阻。 道光十三年(1833年),任河道总督的麟庆任劳任怨地治理河道十几年,时人称为河帅。麟庆撰有《河工器具图说》、《黄运河口古今图说》等书,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地记述治河经历,并将治河工具展现出来。但是,麟庆一味遵循前人之法治河而无创新,黄河、淮河、运河的治理收效甚微。看来,麟庆是只有苦劳,而鲜有功劳。 漕运废除期待再辉煌第12页/共16页 1900年,清政府下令漕粮改征银两。光绪二 十七年(1901)清政府遂令停止漕运。宣统年间,津浦铁路通车后,大运河的运输作用逐渐为铁路所代替。辛亥革命后,漕粮完全折征银圆,有着千年历史的漕运终于寿终正寝。随着漕运的废除,大运河的辉煌逐渐变成了历史的记忆,没有漕运的大运河多处淤塞,许多地段已不能通航。第13页/共16页?现在,“缺水少运”的大运河已不能全程通航,其中

文档评论(0)

kuailelaifenxian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太仓市沙溪镇牛文库商务信息咨询服务部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0585MA1WRHUU8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