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江南市镇中的“主姓”家族与地域认同——以常熟县为例.pdf

明代江南市镇中的“主姓”家族与地域认同——以常熟县为例.pdf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明代江南市镇中的“主姓”家族 与地域认同 ·专题研究 · 明代江南市镇中的“主姓”家族 与地域认同 —— 以常熟县为例 杨 茜 摘 要:15 世纪中叶以降,江南开发重心向高乡转移,区域市镇化加速, “主姓市”现象突出。伴随明代地方社会权力结构从财富导向向科举导向的转 变,一部分市镇“主姓”成功完成向士绅阶层的转型,继续着在权力格局中的 优势地位,并表现出与市镇紧密的关系状态,其地方保护意识与相关行为,影 响和反映着市镇的自我认同。晚明各市镇中权势“主姓”的“畛域之见”,影 响到州县日常的行政管理,甚至一度冲击传统基层区划组织结构。这表明,市 镇与其区域内权势大族的关系,对基层地域社会历史进程影响深远。 关键词:江南市镇 主姓家族 地域认同 常熟县 引 言 明代中叶以降,星罗棋布于江南的市镇,其生产、生活基础及居民属性,逐 渐区别于孕育它们的乡村。市镇对其所处的地域空间形成一种明显的自我认同,并 表现在多个层面。比如,滨岛敦俊分析,明末清初江南市镇中出现的不合乎国家祀 典规定的镇城隍庙,其实反映了市镇企图“‘在首都(皇帝)—省城—州县城’这 本文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明代江南‘主姓市’研究”( 2017ELS003 ) 和东华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2232019H-02 )资金支持。 65 历 史 研 究 2020 年第 2 期 A 样等级严明的行政体系中找到自己的相应位置”。 森正夫从文本书写的角度,指 出明清市镇文人编修镇志有内发性和切实的现实目的性,从中能看到以市镇为基盘 的地域社会的存在,以及对此地域社会,乡镇志编者所怀抱的强烈的自我认定意 B 识。 巫仁恕更具体地剖析明清乡镇志书中的“文人化”园第形象,揭示了园第志 C 作者塑造地域文化的优越性以唤起地方意识,甚至试与城市争长短的企图。 太田 出发现清代市镇下层文人和商人对分防于镇中的佐杂官有着“镇长”般的期待。D 吴滔提出,清乾隆末期之后,嘉定、宝山在救荒活动中以市镇为核心划分的管辖区 E “厂”,使乡民心目中原本非常模糊的认同感逐渐清晰起来。 如上所述,江南市镇的地域认同意识,是明代以来市镇大发展过程中一个很重 要的面向。无论数量还是规模,市镇这样一类地理空间,在江南三角洲已经成为可 以与城市和村落并存的聚落形态。但清末改革之前,市镇一直是一种非建制性的存 在,它们自然生长于早已规划好并运行已久的基层区划之中。而市镇地 域认同的发 展,不可避免将在原本秩序稳定的基层社会中激起涟漪。以往关于市镇地域认同的 研究,尤其是针对晚清之前的讨论,更注重对其认同表现的揭示,尚未充分探讨这 种认同在实际的日常生活和行政管理中会造成什么样的变动与挑战。 与此同时,认同意识很大程度上来自市镇内部的力量与欲望——希冀突破现有 的政治、文化等级框架,获得与其经济规模更为匹配的身份。而明清江南地域社会 中最核心的力量非士绅家族莫属,故从这一群体的意识和行为角度,观察分析市镇 在基层地域中的存在状态与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追寻家族在市镇发展中的动向,可以发现明代中叶以降江南三角洲开发重心向 高乡转移的过程中,一批冠以家族姓氏或在生成阶段有特定家族深入参与的市镇集

文档评论(0)

306585646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