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9108035856(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RTK 定义和小测区应用
RTK 这个名词,在测量行业的工作人员眼中,已经不是一个
陌生的词汇。主要是指 GPS 的一种测量技术,目前应用特别广泛。
今天就简单介绍一下。
RTK (英文:Real - time kinematic ),中文名称叫做“实
时动态差分法”。这是目前一种新的常用的GPS 测量方法,以前
的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
级的精度,而 RTK 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
方法,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是 GPS 应用的重大
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
新曙光,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
RTK 目前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RTK 测量因测站间无需通视、作业距离远、误差不累积、
测量速度快等优点受到广大测量行业客户的喜爱。RTK 测量技术
可以分成两个部分:GPS 差分测量部分和大地测量学坐标变换部
分。GPS 差分测量部分由仪器控制完成,在基准站和流动站能通
讯的范围内向终端用户提供厘米级的差分定位结果;但由于 GPS
测量的是 WGS84 坐标下的空间地理坐标,而用户使用的确是格网
坐标,所以坐标变换部分也是很重要的环节,而坐标转换带来的
繁琐工作和精度损失已经严重的制约了 GPS RTK 测量的发展。因
此有关部门提出了小测区网络通讯 RTK 作业方案。
首先,小测区是指作业半径小于 40KM 的测区,一般的施工
工地和小型的县级市基本都属于这种范畴。网络通讯,顾名思义
即为采用GPRS/CDMA 网络通讯技术取代对RTK 作业范围严重制约
的电台,拓展常规 RTK 的作业范围(受差分原理的限制,RTK 的
测量范围在 40KM 以内)。对于长期在固定区域内施工的测量队
来说,整个区域的坐标变换参数是可以固定的,此方案就是在
RTK 原理限制的 40km 固定作业范围内,最大程度的简化 RTK 测
量的过程,并提高作业效率。
那么,具体实施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步:
1、在测区中央建立固定基准站观测墩
2、在整个测区内布网,与基准站观测墩联测进行覆盖全测区的
静态控制网观测,获取高精度的坐标转换模型
3、架设固定基准站观测墩,用GPRS/CDMA 通讯方式播发差分数
据
4、将测区内的坐标转换模型输入到流动站手薄中,并使用
GPRS/CDMA 设备接收基准站差分数据方案完成后,每次测量只需
要基准站开机观测,流动站即可直接测量获取定位结果,且结果
为进行了高精度坐标变换的格网坐标,即用户最终需要的坐标。
所需设备:1+1RTK 设备(含网络通讯模块)+3 台静态机。
带网络通讯模块的 RTK 设备为 RTK 测量所需基本设备,3
台静态机为第二步的全测区控制网观测所需设备,静态机也可为
超过 RTK 作业区域的数据采集提供快速静态的观测。
RTK 实施方案详解:
1、在测区中央建立固定基准站观测墩:建立观测墩为最实用最
简单的办法,也可不建,但是以后测量的时候就需要用三脚架架
设基准站、量天线高等操作,相对复杂。观测墩建好后其坐标唯
一(用三脚架架设的时候高程会发生变化),简化后续的 RTK 测
量操作。基准站观测墩建在测区中央可保证整个测区的均匀覆
盖。
2、全测区静态布网:此步骤是为了获取整个测区的高精度坐标
转换参数。联测基准站可以精确测量基准站坐标,为 RTK 提供最
准确的差分基准数据。布网完成后保留整个测区各控制点的
WGS84 坐标和格网坐标,在手薄中进行组合 ,获取高精度坐标转
换参数。
3、架设基准站,通过 GPRS/CDMA 网络播发差分数据:采用可移
动单基站方案,通过 GPRS/CDMA 模块播发差分数据。
4、流动站测量:将坐标转换参数输入到手薄中,定义好坐标系
统,流动站亦采用可移动单基站方案,通过 GPRS/CDMA 模块接收
差分数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