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 主题一 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溪山行旅图)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微课了解溪山行旅图的基本信息,基本构图形式。
2.通过详细的欣赏能理解中国绘画的程式与意蕴以及北方山水的特征,了解溪山行旅图的独特艺术风格。
二、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溪山行旅图的构图形式美感以及作品的人文意蕴
难点,如何观看溪山行旅图。
四、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你知道那幅画被称为宋画第一?
2.微课学习
教师列举出微课学习的要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1、介绍溪山行旅图的基本信息
提问:画作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画作表现了什么?
这幅画长206.3cm 宽103.3cm,北宋范宽绘制,画面中一座巍峨的山峰几乎占满了大半个画面,给人以“高山仰止”之感。山顶杂树丛生,一线飞瀑从山腰间直泄而下。山脚下巨石纵横,林木葱茏,山路上有一行山间行旅者赶着驮货的驴群缓缓前进,它既给幽静的山林增添了生气,又起着点题的作用。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就是诗情画意!诗意在一动一静中慢慢显示出来,仿佛听得见马队的声音从山麓那边慢慢传来,然后从眼前走过。
巍峨的山峰,葱茏的林木,突兀的巨石,描绘出雄伟的自然景色;山路间行商的小小驮队又显出了人世间生活的脉搏,自然与人世的生命活动处于和谐之中。
(见视频)
2、分析溪山行旅图的构图
提问:《溪山行旅图》这幅画的布局是怎样的?我们用怎样的视角来看它?
(1、)三段布景
这幅画还有着很独特的构图,前景、中景、远景的比例刚好是1:3:9。等比级数的构图比例,造成视觉的跳跃:一方面产生节奏感,另一方面也成就了中轴主山的巨大感。
从最底部的前景来看,我们像是在俯视这些石头。虽然它们把道路挡住了,但我们因为视角在高处,所以还能够纵览全局。
而从中间部分的中景来看,我们又像是在平视。怪石越堆越高,我们似乎是站在了远端高处,因而能看见山峰上的树木,甚至路上有几头驴,我们都能看得清楚。
但整个画面最主体的部分,那座高山,我们却像是完全地仰视了。我们似乎是站在了山脚下,但又不完全是绝对的仰望。因为你还能看见云雾之上的山,只是你不知道,山还有多高。
(2、)巨碑式构图
中峰鼎立,中轴巨碑式构图,使画面产生中正平衡的效果,朴实而稳定。
(3)《溪山行旅图》我们在观看时需要移动的,多视角的去观看他,这是一幅在一个画面上就完成俯视、平视仰视三个视角的伟大的艺术作品。
高远之势突兀
深远之意重叠
平远之意冲融而飘飘渺渺
)笔墨分析——“雨点皴”
提问:艺术家是如何表现出中国山水的独特的程式?
他创立雨点皴,就是为了表达山石的坚硬,使山的形体跟质感俱足。作品笔力雄健,层次丰富,使用了“雨点皴”和“短条子皴”表现山石结构,营造“如行夜山”,存托山势险峻。同时以积墨之法使画面墨色凝重、浑厚,极富美感。
( 5、)留白为虚
打破黑灰色调
3、讲解溪山行旅图的象征意义
提问:画中人物的行旅之途,艺术家这样表现的意图?
《溪山行旅图》用一幅画完成了与天地自然的对话,表达了三重人生境界,也完成了与观众的对话。
第一重境界:凡俗世界的疲于奔命。在画面的1/9处,有一队商旅行走在驿道上,前后各有一人,中间是四匹驮着重担的驴子,驴子被重担压得喘着粗气,即便如此依然奋力前行,勤勤恳恳,不敢慢了脚步。前面带头的人手持长鞭,眼神看着后面,神色焦急,生怕耽搁了时间,后面的人背着重担,一边紧跟脚步,一边看顾着驴子前行。一行商旅行走在溪山美景之中,也无暇欣赏路上美景,反而神色匆忙疲惫,一心只为生活而奔走,看不见更广阔的天空
第二重境界:求道之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画面左侧树丛处,有一行道之人,可见其身着僧侣道袍,头戴宽檐帽,担着担子身子的一半还隐在树从中,前进之路仍旧有着艰难险阻,但僧人的脚步。颇有一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魄力。而在另一座山头的古寺是这僧人求道的其中一个方向,也代表着一种修行的境界
第三重境界:天地自然的宇宙真理,人生的至高境界。坚实浑圆的主山巨大无比,高耸入天之极处,就像人生心境到达了高峰,面对万事万物都波澜不惊。在这种境界下,人生哪还有什么可烦恼的。
4、讲解溪山行旅的价值
提问:范宽溪山行旅图的艺术地位?
评价: 该作品在静止的画面中孕育一种动感,一幅空间艺术的绘画却有一种时间艺术的感觉,为宋代北方山水画之典范。体现了范宽的“得山之谷,与山传神”。被董其昌誉为“宋画第一”。 徐悲鸿感叹曰:“中国所有之宝,吾所最倾倒者,则是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大气磅薄,浑雄高古……”
3.小结反馈
组内交流通过微课学习收获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
4.动手实践
学生分组进行简单欣赏,有问题先在组内解决。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对那些不能理解的,进行组个指导。
5.总结反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教案】第9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剪纸部分)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docx
- 【教案】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 【课件】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溪山行旅图)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pptx
- 【课件】第6课+凝神造像——中国传统雕塑(秦始皇陵兵马俑)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pptx
- 小学六年升学数学试卷a4版可打印.docx
- 小学六年升学数学试卷【名校卷】.docx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试卷期末卷(黄金题型).docx
- 小学六年升学数学试卷【原创题】.docx
- 小学六年升学数学试卷【历年真题】.docx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试卷期末卷(达标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