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 55016-2021
GB 55016-2021《建筑环境通用规范》旨在提高建筑环境质量,确保公众的健康、安全和福祉,并保护生态环境。本文法规将为改善建筑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更高品质建筑环境的良性发展。
### 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 55016-2021《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 55016-2021是一份涵盖了建筑环境设计和运行规范的全面综合文件,该文件旨在为建筑行业建立标准,具体定义建筑中空气、光照、温度、湿度、噪声、振动、气味、其他环境因素、影响和控制规范,以及节能减排、绿色建筑的规范。一、空气质量1. 空气新鲜度:采用改善空气新鲜度的技术,室内更换空气的频率不少于一次/h,确保空气新鲜度,降低CO2浓度,解决低频率风筒抽风系统会产生的气温、湿度空气质量问题;2. 净化空气:采用物理除湿、净化空气及空气净化技术,室内采用静电去除PM2.5等空气污染物,达到降低污染物浓度的目标;3. 节能:广泛采用节能减排技术,引入建筑的热负荷减少设备的节能减排,建立室内照明节能、空调系统智能模式和个性化定制节能管理系统,以显著降低能源消耗,改善室内环境质量;二、光照1. 室内光源:根据室内环境需求,设计可以满足照度需求的室内光源,同时可以节能更省电,并实现日亮、日暗、可调光灯甚至是自主发光照度满意等多种模式;2. 外源光照:建筑外墙和窗户设计考虑充足的日照和自然通风条件,最大限度缩窄建筑内室内灯光的使用;三、温度1. 内部控制:采用室内温度调控技术,根据使用状态的变化和外界气候条件,系统自动调整室内温度,保证室内温度合理,满足使用环境的要求;2. 外部控制:通过控制室外温度和室内热源,在热气输入前先进行调温处理,进一步减少室内温度,实现节能减排;四、湿度1. 日常模式:室内湿度保持在合理的(45%-55%)范围内,并采用空气循环及加湿减湿技术,有效调节室内湿度;2. 特殊场合:按照使用场合的不同,根据湿度的不同特性,设计独立的加湿调节模式,以适应普通室内使用者和对湿度要求苛刻的制造场所;五、噪声1. 噪声控制:采用多种噪声隔绝技术,包括外墙、窗台施工,采用高效吸音或隔音材料,减少室内外噪声源;2. 噪声阻隔:采用适当的隔音技术,将室内噪声降到45dB以下,保证室内外用户活动使用的基本要求。六、振动1. 机械设备:采用合理设计,阻尼必要设备,采用原位安装技术,及时填补使用场所容易产生的振动;2. 按状况控制:建筑内部设备的振动达标控制,采用按状况的控制原则,专业测试设备,确保振动控制标准;七、气味1. 日常模式:室内采用自然通风、排烟及加湿设备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保证室内空气清新自然;2. 节假日模式:根据室内使用情况,采用除味及节能技术,保证室内空气符合标准;八、其他环境因素1. 室内放射性:采用放射调节技术处理室内污染,控制其他室内放射性因素,以避免危害室内使用者的健康;2. 室内电磁场:采用电磁场消除技术,控制室内电磁场超标,避免由于室内电磁场带来的危害性污染;3. 室内有害物质:室内禁止使用化学物质,废弃物管理分类,避免有害物质对室内空气和物理环境造成危害;九、影响和控制1. 结构设计:建筑结构设计合理,采用具有适宜承重、避震、隔音、钢筋绑扎紧固和节能减排等功能的多层次结构设计,以防止暴风雨、地震等灾害的发生;2. 环境影响:建筑外观设计不得对周边环境造成危害,室内外使用设备的运行必须无污染,任何污染行为均不得发生;十、节能减排1. 节能技术:采用多种节能技术,将建筑物内部外部节能技术与装饰装修技术、制冷热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实施环境键和绿色建筑;2. 节能设备:对节能设备,特别是室外节能设备,要因地制宜,配置可靠、节能、新能源设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