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燃料电池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分析报告汇报人:杨奇真日期:2022-12-22
目录CONTENT料电池格局与发展趋势燃料电池行业概述燃料电池行业环境燃料电池行业现状
第一章燃料电池行业概述
行业定义燃料电池行业定义燃料电池系统主要由燃料电池电堆、氢气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及水热管理系统组成,其中,燃料电池电堆是燃料电池系统的核心构成,负责进行化学反应且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燃料电池电堆及相关零部件的国产化率相对较低但能够进行小规模自主化生产,是燃料电池系统创投领域的热门赛道。气体传输层与IV型储氢瓶的原材料受制于海外供给而发展缓慢。燃料电池根据电解质的不同可以分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碱性燃料电池(AFC)、磷酸燃料电池(PA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与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AFC是最早开发应用的燃料电池,以KOH为电解质的AFC于上世纪被用于Apollo登月飞船的主电源。PEMFC在室温下可快速启动,且可根据负载情况调整输出功率,主要商业化场景为电动汽车及分布式发电设备,2014年12月丰田“Mirai”的问世正式拉开燃料电池应用于乘用车的商业化进程。目前仅PEMFC能够进入商业化作为燃料电池汽车的燃料电池系统使用,其他燃料电池技术目前商业化程度较低且不适用于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本报告主要的探讨对象仅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
发展历程1234“十五”期间我国“863计划曾拨款8.8亿元用于支持混合电动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973°计划拨款约3000万元用于储氢技术、质子交换膜和催化剂的研发。“十一五”期间“十二五”期间2016年我国“863计划、*97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科技项目对制氢、储氢和加氢技术、燃料电池及其部件和原材料技术的研发继续给予经费支持。我国规划加快推进水电、核电建设,积极有序做好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转化利用.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1%以上。能源局和发改委联合颁布《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和《能源技术革命重点创新路线图》,积极推动燃料电池车的示范运行和推广应用。《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5年.制氢、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区域小规模运行。
产业链上游中国的电解水制氢依然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2020年仅占中国氢气总产量的5%,总产能约为70万吨,总投资额约38.5亿元。当前中国主要的制氢方式是以煤炭制氢为主,占氢气总产量约60%以上,未来随着CCUS的装配及碳价上行,灰氢成本将逐步提升,而绿氢的成本将随着电解水电价的下降及设备成本的降低而逐步接近甚至低于灰氢成本,2030年、2050年中国绿氢将占比将达15%与70%。随着技术的进步及电解槽设备的规模化生产,未来各种电解槽设备价格将大幅下降,2030年电解槽成本将下降约40%,且随着光伏、风电等装机的增加,2030年光伏发电成本约为0.15元./kWh,陆上风电约0.2元/kWh,当电价为0.15元/Kwh时,电解水制氢成本相较于化石能源制氢将具备竞争优势,极低成本的弃风弃光电量未来有望成为电解水制氢的重要电力来源之一n氢气的运输方式主要有管道运输、集装管束运输及液氢槽车运输,其中,管道运输的经济性及技术成熟度相较而言更有优势,然而初始投资成本相对较高,目前海外管道运输相对更多,未来有望成为氢能大规模运输的主要途径。
产业链中游燃料电池电堆占据了燃料电池系统约60%的成本,是燃料电池系统的核心构成部分,其中,双极板约占燃料电池电堆的30%,膜电极(包含了催化剂、气体扩散层、质子交换膜等)约占65%,燃料电池的催化剂中主要为铂金属,如目前主要的商用催化剂为Pt/C,铂金属在地壳中含量较少且价格高昂,推高了燃料电池催化剂的价格,未来燃料电池的催化剂将向低铂化、无铂化发展,如美国能源部2020年提出燃料电池汽车催化剂铂载量技术指标为0.125g/kW,而中国催化剂普遍为0.3-0.4g/kW,具有显著差距,未来降本空间依然巨大。燃料电池系统早期由于技术不完善、进口以来性强等因素,成本相对较高,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燃料电池厂商的加大投入及新玩家的入局,技术的提升及规模的增长推动燃料电池电堆的成本快速下降,2017至2021年的复合年化增长率为-28.7%,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亦随着迅速下降,复合年化增长率为-26.2%,随着未来燃料电池系统的规模化生产,占据电堆主要成本的膜电极与双极板成本将进一步下降,其2021至2026年复合年化增长率将分别为-18.4%与-17.4%,在2026年将分别为600元/kW与0.3元/kW,各组成部分成本的下降将使得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逼近电池系统与内燃机,燃料电池汽车从成本角度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