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3355-2022坡耕地水土流失生态治理技术规范.docxVIP

DB22T3355-2022坡耕地水土流失生态治理技术规范.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 13.080 CCS B 11 吉 林 省 地 DB22 方 标 准 DB22/T 3355—2022 坡耕地水土流失生态治理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cological control of soil and water loss in farmland sloping 2022 - 01 - 28 发布 2022 - 02 - 28 实施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 布 I DB22/ T 3355—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吉林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献坤、刘肃、张瑜、崔斌、徐子棋、王永丰、秦伟、焦剑。 1 DB22/ T 3355—2022 坡耕地水土流失生态治理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生态治理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生态治理方法分类、治理技术和管护。 本文件适用于坡耕地的水土流失生态治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 文件。 GB 51018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 SL 446 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态袋 ecological film bag 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具有内外两层膜,在膜间镶嵌有植物种子的编织袋。 3.2 长缓坡宽面梯田 long gently sloping wide-sided terrace 田面宽度和挡水埂可满足作业农机通过的波浪式梯田。 3.3 外坡植草梯田 terrace with grassed outer slope 挡水埂外坡坡面植草,内坡可正常种植作物的梯田。 4 生态治理方法 可分为地埂植物带、坡式梯田、外坡植草梯田、水平梯田和长缓坡宽面梯田 5 种方法。 5 治理技术 5.1 地埂植物带 5.1.1 地埂植物带临界距离应按照 SL 446 规定计算。 5.1.2 无实测数据时,采用临界距离数值见表 1。 2 DB22/T 3355—2022 表1 地埂植物带临界距离参考数值表 年降水量(mm) 400~600 ≥600 田面宽(m) 30~40 20~30 5.1.3 等高线两侧均匀取土、装入生态袋。将生态袋沿等高线方向垒砌成宽 30 cm ~ 40 cm、高 30 cm ~ 40 cm 的生态埂。具体设计见图 1 。 标引序号说明: 1-田面;2-生态袋;3-护埂植物;4-连接扣。 图1 地埂植物带示意图 5.2 坡式梯田 5.2.1 坡式梯田临界距离应按照 SL 446 规定计算。 5.2.2 等高线两侧均匀取土、装入生态袋。将生态袋沿等高线方向垒砌成宽 30 cm ~ 40 cm、高出田 面 30 cm ~ 40 cm 的生态埂。具体设计见图 2。 标引序号说明: 1-田面;2-生态袋;3-护埂植物;4-连接扣。 图2 坡式梯田示意图 5.3 外坡植草梯田 3 DB22/ T 3355—2022 适用于坡度为 5°~10°的坡耕地,田埂间距视坡度不同而定,一般为 15 m~30 m。田埂外坡坡 比应为 1∶2,外坡面植草,内坡坡比不大于 1∶7,内坡种植作物。挡水埂高 0.8 m~1.0 m。田埂所 需土方取自外坡下方。设计见图 3。 标引序号说明: 1-原坡面;2-内坡;3-外坡;4-田面 图3 外坡植草梯田示意图 5.4 水平梯田 5.4.1 田面宽度视坡度不同而定,一般为 7 m~15 m。 5.4.2 水平梯田的田面设计按照 GB 51018 规定执行。 5.4.3 用生态袋砌筑梯田田坎,厚度为 30 cm~40 cm、高度不大于 1.5 m。田坎坡度以 70°~ 75° 为宜。具体设计见图 4。 5.4.4 田坎中部间隔 1 m~2 m 埋设 PVC 排水管,排水管孔径 3 cm~5 cm,排水管进口端布设反滤料。 标引序号说明: 1-田面;2-生态袋;3-护埂植物;4-连接扣;5-排水管;6-原田面;7-反滤料。 图4 水平梯田示意图 5.5 长缓坡宽面梯田 5.5.1 坡度 5°时, 最大宽面梯田田面宽度不宜超过 100 m,3°和 4°时的最大田面宽度不宜超过 430 m

文档评论(0)

std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