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十三章:1949-1976文学思潮
教学目标:1、掌握50年代、60年代的文学运动与文学发展动向、文学创作特征。
2、能用正确的观点来评判50年代、60年代以及文艺运动和文艺斗争。
教学重点:“十七年”文艺思想斗争;“双百方针”的积极影响;“文革”期错误的文艺理论
教学课时:二课时
一、第一、第二次文代会的召开
1.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1949年7月
内容:总结经验,展望未来;
确定: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为“新中国文艺方向”;成立文学、戏剧、电影、舞蹈协会。
2.第二次文代会(1953年9月23日—1953
内容:①总结四年来的文艺状况,创作中的公式化,概念化;文艺批评的简单化与庸俗化;
②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确定为文艺创作的方法和文艺批评的准则;(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理想主义的结合)
③将塑造英雄人物视为社会主义的文艺的基本要求
二、建国初期的文艺思想斗争
关于电影《武训传》的批评;1951年5月,导演孙瑜,反“资产阶级唯心主义”。
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主观主义唯心论”批判1954年10月。
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1955年1月(插入三四十年代周扬与胡风在文艺思想上的分歧的介绍1936年两人关于现实主义问题的论争;40年代后期对胡风主观主义问题的批判;两人的分歧主要有四点:
(该期的文学批评的标准: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读者出现一体化的情形,读者为工农兵读者;1951年箫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的批判;)
三、“双百”方针,文艺大跃进
1. “双百”方针
1956年5月2日
影响:
①文艺批评方面 活跃 重新探讨历史争论问题,从不同角度来探讨文学创作与评论问题,一些作家评论家纷纷发表文章表达意见。巴人《论人情》、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等。
②文学创作方面“三大突破” ;突破人民内部“无冲突论”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突破“人民内部不用讽刺” 这一文学手段
突破“爱情禁区” 《红豆》 《况钟的笔》
(1957年“反右”对丁玲、冯雪峰“反党集团”的批判;剥夺作家的创作权力“右派分子”、影响作家的创作心态;助长左的教条主义)
2. 文艺大跃进。
1958年5月全民参与“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三五年内出现文学大丰收”
失误:①写中心,唱中心,演中心;—公式化,概念化;
②忽视文艺创作规律,全党全民办文艺;
③浮夸风,共产风不断涌现。
优点:出现了一大批较好的作品 如“三红”“青”《林》等。
文艺政策调整与反修左倾思潮
1、1960年,反修斗争;第三次文代会1960年7月22日至8
2、文艺政策的调整。1961年“新侨会议”(题材问题);1962年“广州会议”(戏剧问题) “大连会议”(农村短篇小说问题)政策调整主要集中在文艺与现实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如何评价作家作品问题;写中间人物的问题。为知识分子摘帽,强调艺术规律尊重艺术特性,提出“现实主义神话”和“写中间人物”的理论主张;
3、1962年9月八届六中全会“左”倾思潮恶性发展;毛泽东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口号,大批作家都迫害,鼓吹大写“十三年”;
4、1963 文艺界卷入新的正在协会浪潮 对《刘志丹》的批判 “为高岗翻案反党大毒草”,近万人受株连。1965年对《海瑞罢官》的批判。
文革十年文艺思潮(略)(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对《纪要》,“黑八论”,“根本任务论”“三突出原则”进行介绍)见教材15页。
1966年2月江青在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抛出“文艺黑线专政论”“黑八论”等
1、全面发动的标志: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会议 ;1966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
2、导火索:1965年11月10日《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诬陷该剧是为彭德怀的平反 编剧:吴晗,演员:马连良1966年
3、“样板戏”1966年12月 第一批八大样板戏:现代京剧《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乐《沙家浜》
特点:选材广泛,面向中国党史的各个时期,人物:“高、大、全”人物;艺术形式:西方芭蕾舞剧、交响乐、现代艺术与传统中国戏剧京剧相结合。
教学小结:十七年文学的发展基本上是沿着《讲话》的精神继续发展,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这为十年“文革”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练习布置:思考建国初期三次大的文艺批判活动产生的原因。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