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 气、血、津液学说 气、血、津液.pptx

中医基础理论 气、血、津液学说 气、血、津液.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气、血、津液主讲人:XXX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津液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其生成和代谢,又依赖于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 阴阳:气---阳 血、津液---阴概 述 01第一部分气 气)1、概念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具有活力很强、不断运动的特性;通过人体脏腑经络生理活动或病理变化来体现。 气)2、气的生成来源先天之精气自然界之清气水谷之精气肾藏之精先天之气肺主呼吸脾胃化生后天之气人体之气 气)3、气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气机气的升降出入是通过各个脏腑的功能活动和脏腑之间相互协调的关系来体现的。气的升与降、出与入运动的协调平衡称作“气机调畅”。“非出入,无以生长壮老矣; 非升降,无以生长化收藏”。 气气机失调气滞:气在局部发生阻滞不通。气逆:气的上升太过,下降不及。气陷:气的下降太过,上升不及。气脱:气的外出太过,不能内守。气闭:气闭结于内,不能外出。脏腑气机失调肺失宣降,脾气下陷,胃气上逆, 肾不纳气,肝气郁结等 气人的生长发育生殖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血的循行津液的输布均需气的激发和推动若气的推动作用减弱,可见生长发育迟缓或早衰,脏腑、经络功能的减退,血行瘀滞,水液停聚等病变。4、气的功能(1)推动作用 气(2)气的温煦作用 维持人体正常体温; 温煦脏腑、经络,维持脏腑、经络的正常功能; 血和津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温煦作用。(3)气的防御作用 护卫肌表,防御外邪的侵犯 与侵入人体的外邪作斗争,驱邪外出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气(4)气的固摄作用 气对体内的液态物质有统摄、控制作用(血液、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肠液、精液、月经、白带等); 对腹腔的脏器有固护作用(胃、肾、子宫、大肠等); 固摄肾精,使之不致妄泻损耗。 气(5)气的气化作用 气的运动所产生的变化。即精气血津液各自的化生及其相互转化。实质上是新陈代谢,物质与能量转化的过程。 具体表现:食物→水谷精微→精、气、血、津液津液→汗液、尿液 气5、气的分类先天之精气自然界之清气水谷之精气元气营气卫气宗气 气 先天之气——元气、真气——肾精化生 (藏于肾)人体之气 脏腑经 络之气 后天之气——宗气 吸入清气 (积胸中) 水谷精气 脉中营气 脉外卫气 气元气分布与功能通过三焦循行全身。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等的生理功能。宗气积聚于胸中。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营气循行于脉中,为血液的组成部分。为脏腑经络等的生理功能提供营养。卫气运行于脉外。护卫肌表,防御外邪的入侵;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调节控制腠理的开合、汗液的排泄,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气营气与卫气营气卫气概念营气是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营气属阴,又称营阴卫气是行于脉外而具有保卫作用的气。卫气属阳,又称卫阳生成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分布行于脉中行于脉外功能化生血液;营养全身防御外邪;温养全身;调控腠理 01第二部分血 血1、概念 血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样物质,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血府:“脉” 血2、血的生成肾之所藏精髓营气津液 脾胃水谷化生《灵枢·决气》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诸病源候论》 “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张氏医通》 “(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 血3、血的功能营养和滋润全身,又是神的物质基础“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神对血的依附关系,因此血虚、血热临床多表现为神志改变。 血4、血的运行 血在脉中运行,流布于全

文档评论(0)

学而思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而思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