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问诊
主讲人:XXX
问现在症状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的《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01
第一部分
问寒热
概说:
1、概念:寒热──怕冷与发热
2、意义:问寒热是辨别邪气之寒热偏盛,正气之阴阳偏衰的重要依据
3、常见类型
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往来寒热
1.恶寒:自觉怕冷得温不减(衣被、近火)─恶有余 (阴寒盛);
2.恶风:遇风而冷,避之可缓;
3.畏寒──自觉怕冷得温则缓──喜不足 (阳气衰)。
(一)恶寒发热──主外感表证
概念:是指病人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的症状, 多见于外感病的表证阶段。
病机:外邪袭表,肌肤失煦则恶寒,卫阳郁闭而发热。
恶寒重发热轻——风寒表证。
辨证: 发热重恶寒轻——风热表证。
发热轻而恶风——伤风表证。
(二)但寒不热 ──主里寒证
概念:是指病人只感怕冷不觉发热的症状,属里寒证。
病机:阳气失温
新病恶寒——实寒证。
辨证:
久病畏寒——虚寒证。
(三)但热不寒 ──主里热证
概念:是指病人只发热不觉冷,或反恶热的症状。属里热证。
壮热:高热(T:39℃以上),持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
类型及特点: 潮热:发热如潮汐之有定时,按时发热或按时热更甚。
微热:发热不高(T:不超过 38℃),或仅自觉发热。
1.日晡潮热:见于阳明腑实证。以热势高,日晡(即申时,下午3~5时) 热甚为特点;
2.午后潮热:午后热甚,身热不扬,兼舌苔黄腻等症,常见于湿温病;
3.午后及夜间潮热:热势较低,常位骨蒸发热、五心烦热、舌红少苔等症,多见于阴虚证。
(四)寒热往来──主半表半里证
概念: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是半表半里的主要特征。
病机:邪正交争,互为进退。
寒热往来,发无定时—伤寒少阳病。
类型及意义:
寒热往来,发有定时—疟疾。
01
第二部分
问汗
概说:
1、汗的生成: 阳加于阴谓之汗
汗是由阳气蒸化津液从玄府达于体表而成,汗是由津液所化。
2、汗的生理作用:
正常汗出有调和营卫,滋润皮肤等作用。
3、问汗的意义:
对判断病邪的性质及人体阴阳虚衰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汗无汗
1、临床意义:判断病邪的性质和证之虚实。
2、辨证:
表证有汗——中风表虚或风热表证
表证无汗——外感寒邪所致的伤寒表实证
里热证—热迫津泄
里证汗出 阳虚不固—肌表不固
阴虚内热—蒸津外泄
里证无汗 津血亏虚—化汗乏源
阳气素虚—无力化汗
(二)特殊出汗
1、自汗:
病人,日间汗出,活动尤甚,兼见畏寒神疲乏力等症,属阳虚或气虚。
2、盗汗:
病人睡时汗出,醒则汗止,兼见潮热、颧红等症,属阴虚。
3、绝汗:
病情危重时,大汗不止者称,为绝汗,又叫“脱汗”。
亡阴之汗──汗出如油,暖而粘手
亡阳之汗──大汗淋漓,冷而清稀
(二)特殊出汗
4、战汗 :
指先恶寒战栗而后汗出的症状。
汗出热退,脉静身凉──正胜邪退
汗出热不减,脉急烦燥──邪胜正馁
(三)局部出汗
1、头汗:
病人仅头部或头颈部,出汗较多,又称为“但头汗出”。多因上焦邪
热或中焦湿热上蒸,或病危虚阳上越所致。
此外,进食辛辣、饮酒、热汤,阳热上蒸亦可致头汗出 。
2、手足心出汗:
病人手足心出汗较多,多与脾胃有关。脾主四肢,手足为诸阳之本。脾胃有病,运化失常,津液旁达四肢,而手足心汗出。
(三)局部出汗
3、半身出汗:
病人仅半侧身体有汗,或为左侧、或为右侧、或为下半身,另一侧则
经常无汗者 。属患侧(无汗一侧)经络阻闭,气血运行不周所致。可见于中
风、痿证、截瘫等病人。
01
第三部分
问疼痛
病机:
1、“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