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2023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卷第 =page 1 1页,共 =sectionpages 3 3页 试卷第 =page 1 1页,共 =sectionpages 3 3页 2023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我们必须从政治、历史、现实维度出发,深刻认识和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大意义,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任何意识都是对一定物质存在的客观反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亦是如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民族为单位,是56个民族的多民族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这一论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蕴着命运共同体意识,56个民族作为一个共同体,其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之间命运相连,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助于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进而促进形成国家凝聚力。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利益追求。共同的利益追求,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团结凝聚的“钥匙”。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由“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意识”两个核心概念组合而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意识”属于思想观念层面,“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客观存在的主观认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具有主观性,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能动性,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评价、认同的过程,从而表达出一定的情感并做出相应的行为。因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共同心理意识,即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度和对中华民族所产生的民族责任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味着以中华民族的“共同性”为凝聚力量,秉持共同的善的价值理念,能动地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得更加美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注各族人民的生存价值和生活意义,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在规定。 梁漱溟说:“一个民族的复兴,都要从老根上发新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根脉中继承和发展,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民族生存智慧、价值取向、内生发展精神动力等共同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不断地传承和创新;二是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出发,不断创新中华民族发展所需的积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规则规范。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活动中,培育理性精神和公共精神,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这就需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引领作用,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精神得以提升。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能只停留在“意识”层面,而要从实践层面不断坚持和铸牢。一方面,各族人民要不断加强交往、交流、交融。铸牢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汇聚起中华民族的磅礴伟力。另一方面,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国家的奋斗目标、民族的向往追求、人民的美好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伟大的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凸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智慧。 (摘编自权麟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建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搞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就必须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B.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的客观反映。 C.各民族良性互动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形成国家凝聚力,是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团结凝聚的“钥匙”。 D.以中华民族的“共同性”为凝聚力量,关注各族人民的生存价值,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规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从理论依据、培育路径等方面,阐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一些基本道理。 B.文中引用梁漱溟的话,论证了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要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根脉中继承。” C.文章侧重于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学习资料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初高中各学科试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