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三版)第十三章 中国传统器物 教学目标本章教学课时设定为2课时。课堂讲授过程辅之以课上互动。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较为的系统了解古代陶瓷、玉器、铜器、竹漆制品的发展概貌基础上,把握蕴涵在其中的传统观念、艺术成就及中华传统文化内涵。重点难点1、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历程2、中国古代玉器的礼仪功能3、青铜礼器的主要种类4、中国古代漆器的主要工艺技法课上互动1、简述夏商周时期青铜礼器的主要种类和基本功用。教学内容第一节 陶瓷第二节 玉器第三节 铜器第四节 漆器与竹木器第一节 陶瓷一、陶器二、瓷器一、陶器陶器是史前居民日常生活最重要的日用器皿。所谓陶器,是先民以黏土为原料,采用手工方法做成所需形状,经600℃~900℃的温度焙烧,使之硬化而成的物品。其用途一般为日用盛器、炊器、建筑构件及礼仪用品等。我国是世界上发明陶器较早的地区之一。据现有考古学研究成果,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的陶釜至少距今约18000年,是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陶器。玉蟾岩遗址出土陶釜复原器(距今约18000年)吊桶环遗址出土陶器复原件(距今约14000年)我国陶器的历史发展,大体上是由早期的红陶与彩陶过渡到龙山时代的黑陶与灰陶,商周以后,由于金属容器和漆器的发展,之前广泛用作日用品的陶器趋于衰落,转而主要用于各类建筑构件。一、陶器(一)红陶与彩陶在陶器的早期发展阶段,由于陶窑密封不好,在氧化焰的环境下,陶土所含的铁转化成三价铁,故陶器器表颜色泛红,多呈现为土红色、砖红色或褐红色,谓之红陶。红陶于我国早期文化遗址中被广泛发现。河北徐水南庄头、东胡林、阳原泥河湾、黑龙江小南山等万余年的遗址中均发现过红陶器物或残片。黑龙江省饶河小南山遗址第一期文化遗存中出土的红陶陶片(据李有骞)一、陶器彩陶是在红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陶系。距今7000—5000年前后的仰韶时代,是中国的彩陶时代。彩陶是在经过烧制的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绘制纹饰后,再进行二次烧制所形成的陶器。从制作工艺上看,彩陶有两个主要的技术指标:其一,胎体细腻,烧制火候相对均匀;其二,陶体需进行复烧(第二次烧制)。彩陶器表纹饰示意图一、陶器大体距今约7000~5000年左右,我国南北各地普遍开始制作和使用彩陶,其中黄河中上游一带以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大河村类型、马家窑文化、半山-马厂类型所见彩陶为典型代表;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是大汶口文化;长江中游地区有大溪和屈家岭文化,长江下游地区是河姆渡文化,北方的辽河流域是红山文化。红山文化彩陶大汶口文化红陶豆仰韶文化彩陶一、陶器(二)黑陶与灰陶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下游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制陶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此间普遍使用快轮成型技术,且在敞口横穴窑基础上发展出更加先进的竖穴窑。竖穴窑的窑壁更加向内收敛且窑膛容积扩大,使得烧窑时窑内温度进一步提升;降温时,窑内温度下降速度较以往偏低,这种垒窑技术可以使窑内陶器的坯体烧制得更加致密。横穴窑示意图竖穴窑示意图一、陶器在竖穴窑发明的过程中,我国古文化先民逐渐发展和掌握了“饮窑”技艺。这一技艺可以使窑内温度骤降,让窑炉内的碳元素紧密吸附于陶坯表面,陶器器表呈色更加深邃,即俗称的“渗碳”。由此制作而成的陶器,器表多呈深灰(褐)或黑色,谓之”灰陶”或“黑陶”。目前所见黑陶器中,年代较早的有河姆渡文化的黑陶缸和大汶口文化的黑陶盃。从制作技艺的角度来看,龙山文化的“蛋壳陶”无疑是黑陶的巅峰,可谓空前绝后。大汶口文化黑陶盃(《文物》1960年第2期)龙山文化黑陶一、陶器用来制作陶器的陶土,本质即是自然界中堆积的黏土。华南地区的先民在开采黏土的同时,也发现过瓷土并用其制作器物。这种器物即是“白陶”。目前经过辨识的白陶器中,年代较早者为高庙文化(距今约7800~6600年)中所见的白陶陶器残片。陶器在学术领域中的作用多于判别某类文化遗存的年代相关。在多数研究者眼中,陶器仅是古人日常使用的“日用器”,但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表明,至少在某些地区,陶器在早期文明中被更多的用于礼仪生活。如辽河流域小河西文化遗存中,即发现过距今约9000年左右的“神偶”形象。小河西文化人面造像(据杨虎)高庙遗址出土陶器二、瓷器(一)瓷器的起源 至龙山文化晚期,制陶技术愈加成熟,人们在陶器器表刻印了大量繁复的纹饰以增强器物的美感,这种陶器又被称为“印纹硬陶”。从印纹硬陶坯体质地上看,有一部分陶器是采用瓷土(高岭土)所制(成品即白陶)。此间烧制火候相对较低,坯体还未能烧结,故这类器物还不能归为瓷器范畴,随着技艺的发展,人们逐渐发明并掌握了释釉技术,窑炉也进一步发展,创建了具有一定坡度且可控温度的龙窑。在这种背景下,器物坯体最终得以烧结,瓷器也随之出现。夏鼎商鬲夏商时期的印纹硬陶二、瓷器最迟在商代中期,我国就已经创烧出了瓷器。由于早期瓷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田广林高教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三版)教学课件绪论.pptx
- 田广林高教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三版)教学课件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背景条件.ppt
- 田广林高教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三版)教学课件第四章 中国传统宗教.pptx
- 田广林高教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三版)教学课件第十章 中国传统民俗.pptx
- 田广林高教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三版)教学课件第十一章 中国传统建筑.pptx
- 田广林高教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三版)教学课件第十二章 中国传统园林.pptx
- 田广林高教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三版)教学课件第三章 中国传统哲学.pptx
- 田广林高教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三版)教学课件第七章 中国传统科技.pptx
- 田广林高教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三版)教学课件第六章 中国传统教育.pptx
- 田广林高教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三版)教学课件第九章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