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评析
建阳二中 蒋剑虹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作为数学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来设计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的内容应当包括:总体教学思路,教学的主要目标;学习素材的搜集准备;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实现教学目标的策略方法和步骤;检测和评估;教学对象(即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等方面。下面我就结合张长文老师的这堂片断教学课,来谈一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如何设计,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一些我个人的一些思考。。
我认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即一是教学思路设计, 二是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思路设计是指:对所教内容的认识(课标要求、这段教学内容在整体教学中的地位的作用、学生对这一内容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基础,学生以往的活动经验等),对整堂课设计的思考(教学目标,教学途径,教学方法与措施,如何突出重点,如何分散难点等)。
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式。但在强调个性的同时,我们必须努力追求教学思路设计的科学性。只有科学的教学思路,才能科学地指导教学活动。
我认为,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必须遵循数学课程标准,充分体 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学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必须要放在学生的发展上 ——“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 体学生。因此,新课程教学总体思路设计:一要把学生“学”数学放在教师“教” 之前,“导”学是教学之重点。二要把组织学生自主数学学习活动作为老师的 主要任务之一,并要担任起活动的指导者。三要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数学思想,
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四是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数学能力的训练不能放松。五要实施差异教学,使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下面看一看张长文老师关于“平行线的性质”这节课教学设计思路。
《平行线的性质》设计思路说明
本节课设计的思路是按照“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形成认识——应用拓展”的模式展开,为了让学生今后能够更好地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探索,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所以,首先利用大屏幕出示了学生所感兴趣实际问题汽车在赛道上行驶拐弯的拐角问题,然后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 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抽象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平行线性质的几何模型,
针对这个几何模型,利用学生手中的学案,精心设计四个探索性的问题,引导 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在学生充分思考与交流的基础之上,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 演示效果,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平行线的性质,形成了认识,加深了印象,整 个教学过程充满了探索、发现、创造的乐趣,充分体现了“探究性学习”和以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从推理能力来说, “说理”对于七学生来讲还较为陌生,不知应该说什么, 根据什么,得出什么,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利用性质 1 对性质 2、3 进行说理、论证。为了逐步深入地让学生学会说理,落实重点,突破难点,还精心编排了一些填空题。对于例题的安排,目的在于想让学生再次体会如何抽象出隐含在实际问题中的数学问题,体现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探究题的安排,是希望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力争“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就是具体教学活动步骤的安排,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思想、
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教学艺术水平。我认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应当包括“导入——提出问题;探究——思考、研究问题;抽象——建构和解决问题; 讲练——解决和巩固问题;小结——梳理问题;延伸——深化问题”。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些教学的基本环节都是以问题为纽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问题的好坏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它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可以深入学生的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实现师生、生与生的情感交流。
1、首先来谈谈本节课的问题设计的几个特点:
创设趣味性问题,激发学习动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产生兴趣,学生才会有满腔热情,才会集中注意,才会积极思考。本课导入环节所设置的问题它本身就来源于实际生活,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会,使学生顺其自然地走进问题,产生兴趣,这就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基础、动力和保证。
设置了针对性问题,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即针对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有明确意向地设计问题。它不仅表现在对课堂提问的设计,也产生于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有的放矢,以教学目标为宗旨,为强化学生完整思维习惯而设。
在本课的探究环节中所设置的①至⑤的问题,向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 保证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有效性,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感悟,收到的效果也很大。
在本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