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超声引导下的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有赖于准确的神经定位、进针和局麻药的注入。不幸的是,目前所用的标准操作技术都是盲目的,是依靠进针前体表标志和进针后诱发的异感,或以神经刺激器引起肌肉收缩来确定。常常需要多次穿刺才能成功,导致与穿刺相关的疼痛和并发症。这对于锁骨上途径尤其危险,因为有发生气胸的可能。
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有可能提高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我们假设,超声成像可帮助准确定位臂丛神经并引导进针至靶神经。本研究的目的是对目前最先进的以超声技术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及其临床应用进行评价。 ;方 法 ; 待病人开放静脉和建立常规监测后,扫描臂丛和周围结构的关系。患者仰卧位头偏向对侧45度,超声探头放在锁骨上窝的冠状斜面,在横断面下观察锁骨下动脉和臂丛(例如,在约90度时,图1)。臂丛是一簇低回声节,常位于圆型搏动怀低回声锁骨下动脉的侧面,锁骨下动脉位于高回声的第一肋上方。 ;; 接着,皮肤消毒和麻醉后,将22号50mm的绝缘阻滞针(Stimuplex;Braun Medical) 从探头(在无菌封套内)的外侧端置入,沿超声束方向、与探头长轴平行进针(图2),并实时观察针的移动方向。一旦针尖达到臂丛(图3),打开神经刺激器(Stimuplex),从0.5mA开始增加至最大1.5mA诱发肌颤搐。检查并记录最小刺激电流、肌颤搐的部位、是否有异感出现。然后,将含有1:200000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20ml和0.5%的布比卡因20ml在3~5分钟内缓慢注入。实时观察局麻药的扩散情况。如果臂丛的某些部位药物尚未扩散到,可在注射一半局麻之前再次定位。 ;; 由独立观察者用23号针以针刺法,在30分钟内每5分钟检查一次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肌皮神经支配区域的麻醉程度和运动阻滞程度。注入局麻药30分钟内所有区域感觉和运动完全阻滞被认定为阻滞成功。如果手术区域麻醉失败辅以局部浸润麻醉,必要时可改用全身麻醉。
观察记录阻滞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从探头定位开始到局麻药注射完毕)、试针的次数、局麻药扩散的模式、阻滞后并发症、在麻醉后恢复室(PACU)的视觉疼痛评分以及患者的舒适度。连续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结 果 ; 臂丛阻滞由5位麻醉医师完成(1名主治医师,1名总住院医师,3名住院医师),成功率为95%(38/40)。虽然只有2名研究者有超声检查经验(小于5例),阻滞过程在1次尝试中(中位数;范围,1~2)需要9.0±4.4分钟。使用0.46mA(范围,0.2~0.7mA) 电流能诱发一个或多个肌群收缩者,桡神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和尺神经分别为55%、30%、10%、8%。出现感觉和运动阻滞为5.4±1.8分钟,达到完全阻滞需16.7±5.5分钟,11.4±4.2小时后阻滞消失。PACU疼痛评分低(均数0.3,10分制),患者对于镇痛作用的舒适度高(中位数为9,10分制)。
有1例因药物注入皮下而失败,尽管在注药时超声显示出不常见的扩散模式,但我们仍未发现。另一失败病例发现局麻药部分注入血管内,30分钟内阻滞不全,但术毕时阻滞完全。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Horner’s征和1例短暂感觉异常(48小时),无气胸病例发生。 ;讨 论 ; 超声实时成像技术有助于引导穿刺针到达靶神经,减少试穿。在可视指导下,进针更有目的性,并根据持续的成像反馈,可避免反复穿刺进行神经定位。我们的进针技术是独特的,与以前所教的完全不同。一手持探头,另一手将穿刺针从探头远端的侧面向正中方向进入(图2),这样进针有两个原因。首先,当探头在锁骨上窝定位时,中间留给穿刺针操作的空间有限。第二,臂丛位于锁骨下动脉的侧面,因此侧入路是最合理和直接的。虽然 Kapral et.等和Yang等都报道在超声引导下阻滞成功,但没有透露进针的技术。而且,臂丛是在矢状面(纵向)扫描,与本研究在冠状斜面(横面)扫描相反。 ; 实时观察进针过程是我们所描述的超声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意地使进针方向在超声束的同一平面,例如沿着超声晶体线阵所在的探头长轴方向。针和探头在同轴度时,在阻滞过程中就可以持续追踪到针体和针尖(图3所见的高回声线)的移动。只要在超声下针没有超过第一肋或胸膜,就可完全排除气胸的危险。然而,如果针和探头不在同轴度时,针尖不能完全看见,进针则可能比预计的深,就像本实验中意外刺破锁骨下动脉的那例病人一样。 ;; 在超声显像下,神经就像可以运动的组织一样,可避开针或局麻药。给药过程中可观察到局麻药两种扩散模式,第一种,单次注入到神经内可将神经推至外周,提示局麻药圆周性扩散。包含有神经的腔隙膨胀,被一层高回声带包裹,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