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群中大蜡螟蛹及成虫雌雄的鉴别方法.docxVIP

蜂群中大蜡螟蛹及成虫雌雄的鉴别方法.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蜂群中大蜡螟蛹及成虫雌雄的鉴别方法杨爽浏位芬;梁城张祖芸;苗春辉;徐凯淳B丽娜;杜亚丽;姜玉锁【摘要】研究描述一种通过外部特征快速判断大蜡螟(GalleriamellonellaL.)蛹和成虫性别的方法.雌蛹第8腹节腹面中央有一纵裂缝,为交配孔与产卵孔连接而成,裂缝两侧平坦,无突起,裂缝连接第7、第9腹节,裂缝与第7腹节连接处呈“Y”字形结构;雄蛹第8腹节无裂缝,但在第9腹节腹面中央有一纵裂缝,裂缝两边各有一半圆形瘤状突起,与肛门裂缝间距远小于雌蛹.雌蛾下唇须向前延伸,呈短钳状,而雄蛾下唇须退化,头部无突起,呈圆状.以此标准所建立的大蜡螟雌雄蛹及成虫的快速鉴定方法,对于识别蜂场大蜡螟性比、预测种群动态及人工养殖大蜡螟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名称】《蜜蜂杂志》【年(卷),期】2017(037)003【总页数】3页(P8-10)【关键词】大蜡螟;蛹;成虫;性别;鉴别【作者】杨爽浏位芬;梁城张祖芸;苗春辉;徐凯;郭丽娜;杜亚丽;姜玉锁【作者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云南蒙自661101;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西太谷0803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云南蒙自6611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云南蒙自6611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云南蒙自6611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云南蒙自661101;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仙西太谷080301;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西太谷080301;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仙西太谷080301;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西太谷0803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95.1大蜡螟GalleriamellonellaL.属鳞翅目、螟蛾科、蜡螟亚科、蜡螟属昆虫,在我国一年发生2~5代,世代重叠,每个世代都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其幼虫取食巢脾,潜入蜂巢巢房,在巢脾上吐丝作隧道,沿隧道蛀食巢房壁,又称“巢虫、绵虫、隧道虫”,可破坏贮藏巢脾,并能侵害蜂群,使蜜蜂幼虫和蛹都受到伤害,造成子脾大量〃白头蛹”,为害轻时,子脾受损,群势减弱,产蜜量减少;为害严重时,整群蜂巢脾被毁,成蜂无法安身,最后导致蜂群飞逃,给养蜂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 大蜡螟作为养蜂业害虫,起初养蜂者对其研究重点为防治方法的探索,但随着对大蜡螟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发现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另外还具有生长周期短、食料来源丰富、易于繁殖等优点,大蜡螟更多的被用作模式昆虫研究昆虫生理学、生物学、行为学、生态学及作为试验昆虫用于昆虫病原线虫、寄生蜂、抗菌肽、抗菌免疫等方面的研究[2]。大蜡螟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是优良的生物反应器载体,在天敌昆虫的扩繁研究中可作为优良的中间寄主,同时,大蜡螟幼虫也是淡水鱼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的一种优良的活体饵料[3]。因此,大蜡螟作为一种昆虫食品,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鉴于上述科研和经济价值,国内外研究者对大蜡螟的人工饲养做了大量研究。在大规模室内繁殖和饲养大蜡螟的过程中,大蜡螟蛹和成虫雌雄的鉴别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迄今为止,有关大蜡螟蛹和成虫性别的鉴别特征尚未见报道。鉴于此,本研究报道了一种快速鉴别大蜡螟蛹和成虫雌雄的方法,以期为大蜡螟的批量饲养、种群监控和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1.1.1虫源试验所需的大蜡螟幼虫均采自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东方蜜蜂试验蜂场,在人工气候箱内以花粉和中蜂旧巢脾进行饲养。饲养条件:温度301±11,相对湿度60%±5%,全黑暗环境饲养。 1.1.2仪器与设备微小生物形态测定仪(Verson1.0,由北京东方农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同开发),体式显微镜(解剖镜CAUTION),养虫盒。 大蜡螟幼虫吐丝结茧,化蛹3天后,剥开茧衣,采用体视显微镜结合微小生物形态测定仪对蛹腹部进行观察并拍照。观察发现根据蛹的第8、第9腹节腹面中央纵裂缝位置及第9腹节裂缝两侧半圆形瘤状突起可将蛹分成两类,以此标准将两类蛹分开,同时用形态测定仪对两类蛹的蛹长和蛹宽进行测量,之后分装在不同的饲养盒中羽化;待成虫羽化1天后,观察两类成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差异,显微系统拍照后,放进饲养盒内观察其交配情况;交配1天后,将两类成虫单只分装于顶端开口的1.5mL的离心管中,观察其产卵情况,产卵者即为雌蛾;蛹和成虫雌雄鉴别后,使用Photoshop软件对图片进行后期编辑[4]。 大蜡螟雌蛹体长(15.96±0.93)mm,体宽(4.74±0.25)mm,第8腹节腹面中央有一短纵裂缝,为交配孔和产卵孔连接而成,裂缝两侧平坦,无突起,裂缝连接第7、第9腹节,裂缝与第7腹节连接处呈“Y”字形结构,离肛门距离较远;大蜡螟雄蛹较雌蛹体小,体长(15.02±0.89)mm,体宽(4.52±0.27)mm,第8腹节无纵裂缝,但

文档评论(0)

niupai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