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教育版《季氏将伐颛臾》课文理解.pdfVIP

广东教育版《季氏将伐颛臾》课文理解.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东教育版《季氏将伐颛臾》课文理解 广东教育版《季氏将伐颛臾》课文理解 1. 人物及相关事件和思想:      (1) 季氏:季孙氏,当时鲁国的贵族。这里指季康子(名肥,鲁国的大夫)。     相关事件和思想:春秋末期,诸侯兼并,当时把持鲁国朝政的季康子,横征暴 敛,富比宫室。但他仍想借维护鲁国利益之名,攻伐兼并颛臾(春秋小国,附属于鲁国, 故城在山东费县西北),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2 ) 冉有、季路:两人都是孔子学生,当时是季康子的家臣。   冉有:名求,字子有,也称冉求。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      相关事件和思想:冉有和季路虽然把 “季康子想要吞并颛臾”——孔子,但他们 听了孔子(反对 “讨伐”颛臾)的观点后,并不服气。其实,做为季康子的家臣,冉有 季路在内心里是很支持 “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的: “冉有曰: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 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3 )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 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关事件和思想:孔子拥护封建制度,思想核心是 “仁”,他提倡 “仁者爱 人”、 “克己复礼”。 本文中,孔子从 “仁”政的观点出发,坚决反对 “季氏将伐颛臾” 这件事。由于孔子的学生冉有和季路是季康子的家臣,他们在内心里很支持 “季氏将伐颛 臾”这件事,所以才有文章中的这一场师生之间的论辩。       2. 难字难句讲解       (1)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要攻打颛臾。 “伐”,讨伐,攻打。 “伐”有旗鼓之意,就是公开地攻打。 与之相反的是“袭”,就是趁人不备而进攻。       (2) 无乃尔是过与?   这难道不是你的过错吗?    “无乃……与”是个固定句式,表示委婉语气,相当于 “岂不是……吗”、 “恐 怕……吧”。无,不。乃,是。是,这,代词,指代没能劝说季氏放弃伐颛臾的想法。 与,通 “欤”,疑问语气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尔,你,指冉有,宾语前置。过,动 词,归罪。    精品资料文档 广东教育版《季氏将伐颛臾》课文理解    (3)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以前的先王封他做东蒙山的主祭人。    “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之指颛臾。      (4) 何以伐为?   为什么要攻打他呢?    “何……为?”是疑问句式。      (5) 夫子欲之   季氏要这样做。    “夫子”在这里是指季氏,“之”,代词,指代“伐颛臾”这件事。      (6)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如果)能够施展才能就担任官职,(如果)不能施展才能就不要担任官职。   陈,陈设,摆出来。力,才能。就,动词,靠近,接近,这里有担任,充任的意 思。止,停止,这里是不要做官的意思。      (7) 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宝玉毁在匣子里,这是谁 的过错呢?      (8)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因为财物分得均就无所谓贫,大家能够和睦就无所谓寡,社会安定国家就不会倾 覆。    “盖”,表示语气的情态副词,常放在句首表示提示语气。 “无”,没有,无所 谓。“寡”,与“少”是同义词。“倾”,倾覆。       3. 重点实词和虚词       (1) 见:① 看见。例: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② 拜见。例: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2) 先:① 已去世的。例: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② 放在前面。例: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 时间在前的。例:问且先于学也(《问说》)       (3) 列:① 位次,引申为职位。例: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② 排列,引申为按顺序写。例: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