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作文素材——文化自信.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 ——课本中文化传承理解 在高中四大语文核心素养中,“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近三年来,每年都以最直接的方式出现在作文题中的关键考点,也是作文考查的最大趋势。最明显的是2017年高考,9套试卷里,全国卷I、全国卷II、北京卷、天津卷、浙江卷、山东卷的作文题都涉及文化传承与理解,其中全国卷〃中的六句名句和引导语“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人”对考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即理解和积累古诗词、记忆文化名句。北京卷的作文题“说纽带”,也在材料中提到了“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需要纽带。2018年高考在考查热点时政的基础上,仍然深度融入了对文化传承的考查,例如浙江卷的材料作文题,就对考生思考如何传承和理解“浙江文化”提出了要求。天津卷的材料题“器”,看似概括了较大的写作范围,但不论是“器具”“器量”,还是“国之重器”,都承载着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出积极的现实意义。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这其中涉及三个重点短语:文化视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当我们有了一定的文化视野,我们对文化发展的规律便能有所把握,这便是一种“自觉”或者说“觉醒”,这时我们才会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有一种自信和自豪感。这一核心素养对考生的意义便在于此。 四大语文核心素养 1语言(语言)一一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增进语文学养,努力学会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文字。 2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一一在发展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推进思维的发展,提高思辨能力,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3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一一在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以及在生活中,坚持对美的追求,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4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一一在语文课程中进一步理解和尊重文化多样性,关注当代文化,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 核心素养虽然可以分解为四个方面,但是对于母语教育来说,不是一个一个单独施行,更不是一个一个分别实现的。无论在任何时候、采用任何方式,虽然有侧重,但都是综合推进的。对每一个知识、每一篇文童,都不能当成纯粹的知识点,都不是分解开来的技术训练;而是要通过语言文字的成品和丰富、鲜活的语言文字现象,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随时关注汉语的特点,提升对汉语特点感受的敏锐性,在心里注入爱国的情怀,养成一个中国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这些都要落实到运用袓国语言文字、维护自己母语、发展自己母语的情怀和实践能力上。 01对文化的传承,建立在正确理解之上 现在大家都很关心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但是在现实中,人们在学习和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时,往往有那么一点丢三落四。丟掉一两个字无关紧要,可是要丢掉一段话,或者有些句子弄得不完整,那就可能出麻烦了。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现在如果有一个人,他要挖苦别人,可能会这么说:“你怎么这么蠢,真是愚不可及!”其实这个“愚不可及”,本意真不是挖苦他,而是在表扬他。因为在“愚不可及”前面还有一句话,叫“智可及”。这是曹操在评价他的大臣荀攸时说的:“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意思是一个人的聪明才干,也许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锻炼去比肩,但是一个人的大智慧,即大智若愚的这样一种“愚”,就学不会了,因为这是做人有品位的一种境界。如果忽略前面的“智可及”,只说后面的“愚不可及”,那么这种表达是不完整的。 所以,大家可以想象,如果对文化的内涵理解得不完整,那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就不仅是不理解,而且是一种歪曲了。 一一教育社会学家 谢维和 谢老师的这段话告诉我们,对文化的传承,建立在对内涵的准确理解之上。虽然说语言的发展也存在与时俱进的情况,即一些成语、俗语被长期地、广泛地误用,最后也得到了认同。但这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文化中的精华,还需要我们完整、准确地理解之后传承下去。首先,我们要宏观地理解中国文化的一些特点和属性,在苏教版语文高二必修三里,有一篇文字研究专家陈炎教授所写的《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值得我们仔细研读。 课本重读 如果认为文化是一种资源,那么就有其潜在的“矿藏、我们要在宏观的视野下考察不同民族文化的优点与玦点、长处与短处,并加以比较。那么,与西方相比,中国文化的“富矿”究竟在哪里呢?在比较文化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认识到,西方文化在感性与理性的两极最为发达:在感性一极,表现为体育活动;在理性一极,表现为科学活动。与之相反,中国文化在感性和理性的两极都不发达,而发达的是感性和理性之间相互交融、彼此滲透的艺术和工艺。 说中国是一个艺术和工艺的国度,不仅是由于我们的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先秦的诗

文档评论(0)

专注施工方案、标书、科技成果、总平和施工计划编制,本人长期从事相关方案、标书、科技成果、总平和施工计划编制工作,可承接危大方案、超危大方案、标书、施工总平面绘制、总计划编制、相关科技成果等多方面的工作,欢迎大家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