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团 体 标 准
团 体 标 准
含碳耐火材料抗氧化性试验方法
Test methods for the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carbon-containing refractories
(征求意见稿)
CCS Q 40
T/CSTM XXXXX-20XX
20XX-XX-XX 发布
20XX-XX-XX 实施
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 发布
I
T/CSTM XXXXX—20XX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 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和GB/T 20001.4—2015《标准编写规则 第4部分:试验方法标准》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委员会(CSTM/FC04)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委员会先进耐火材料技术委员会 (CSTM/FC04/TC01)归口。
1
T/CSTM XXXXX—20XX
含碳耐火材料抗氧化性试验方法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含碳耐火材料抗氧化性试验方法的原理、仪器设备、试样制备、试验步骤、结果评定 及试验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含碳耐火材料抗氧化性的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 文件。
GB/T 5072 耐火材料 常温耐压强度试验方法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18930 耐火材料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T 1893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方法一 (强度变化率/脱碳层厚度法)
4.1 通则
本方法适用于含碳量<20%的耐火材料,每组试样应为 6 个。
4.2 原理
将试样置于炉内,以空气为氧化剂,在氧化气氛中按规定的加热速率加热至试验温度,并在该温度 下保持一定时间,冷却至室温后,测定试样氧化后强度变化率,以及将试样切成两半测量其脱碳层 (变 色层) 的厚度。
4.3 仪器设备
4.3.1 试验炉,控温范围 0~1 600 ℃ ,应能以规定的加热速率(见 4.5.3)将规定尺寸的试样(见 4.4. 1)
加热至试验温度 (见 4.5.2) ,并保持一定的时间,炉膛容积为 11 L~12 L ,其均温区的最大温度偏差 应不大于 2 ℃。
4.3.2 鼓风装置,应满足 4.5.4 的规定。
4.3.3 转子流量计,介质为空气,量程 1 L/min~10 L/min。
4.3.4 鼓风干燥箱,室温~300 ℃,控温精度±1 ℃。
4.3.5 游标卡尺,分度值 0.02 mm。
2
T/CSTM XXXXX—20XX
4.4 试样制备
4.4.1 将取得的试样去掉疏松、粗糙的表层,加工成边长 50 mm±2 mm 的立方体或直径与高度均为 50 mm±2 mm 的圆柱体,两端面保持平行并垂直于轴线。对厚度小于 50 mm 的制品,以其厚度作为立方体 试样的一维尺寸或圆柱体试样的高度,并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4.4.2 加工好的试样需在 110 ℃的鼓风干燥箱内干燥至恒量备用;试样如湿切,加工好的试样应在 40 ℃以下的鼓风干燥箱内干燥至恒量备用,其在潮湿状态下存放不应超过 30 min。
4.4.3 每组试样应为 6 个,建议从同一块样品上制取,如果单块样品尺寸不足,可从同一批样块上制 取。
4.5 试验步骤
4.5.1 将制好的 4 个试样放在约 30 mm 厚的镁质垫片上,置于炉内均温区。试样不得叠放。试样之间、 试样与炉壁之间的距离均应不小于 50 mm。
4.5.2 试验温度应由有关方面商定,推荐 1 400 ℃。
4.5.3 通电升温,按表 1 所列的升温速率将试样加热至试验温度。
表 1 升温速率
温度范围
升温速率
室温~1 000 ℃
8 ℃/min~10 ℃/min
1 000 ℃~试验温度 (1 400 ℃)
4 ℃/min
4.5.4 打开鼓风装置,从通电开始,以 4 L/min 的流量向炉内通空气 (具体可以根据实际的炉膛尺寸 调整空气流量) 。
4.5.5 保温时间应由有关方面商定,推荐 2 h 。保温时,温度波动应不超过±2 ℃。
4.5.6 保温结束,停止供电并停止通空气。试样随炉冷却至约 100 ℃时,取出试样,置于干燥器中继 续冷却至室温备用。
4.6 结果评定
4.6.1 脱碳层厚度 (包括变色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菌草生态治理技术规范 东南滨海生态脆弱区》(征求意见稿).docx
- 《京津冀区域水环境管理大数据平台收集融合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
- 《含碳耐火材料抗氧化性试验方法》编制说明.docx
- 《固态发酵白酒制造业废水碳源利用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docx
- 《高纯镁铝尖晶石》征求意见稿.docx
- 《高纯镁铝尖晶石》编制说明.docx
- 《燃气热水器全程节能分级评价规范》(征求意见稿.pdf
- DB15T 2130—2021土壤中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pdf
- DB15T 2133—2021奶牛精准饲喂信息系统功能要求.docx
- DB15T 2133—2021奶牛精准饲喂信息系统功能要求.pdf
- DB15T 2134—2021奶牛精准饲喂物联硬件功能要求.docx
- DB15T 2134—2021奶牛精准饲喂物联硬件功能要求.pdf
- DB15T 2135—2021奶牛精准饲喂与采食量管理系统功能要求.pdf
最近下载
- 初中英语《比较级和最高级》课件.pptx VIP
- 13、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 B06-03-2007.doc VIP
- 微信公众号外包方案.docx VIP
- 2008年修电脑1400张照片连接.docx VIP
- 抽水试验报告-1.docx
- 可行性研究报告财务分析自动计算电子表格资料.xls VIP
- 方正证券-电子行业深度报告:光刻胶研究框架2.0,详解上游单体、树脂、光酸、光引发剂-220125.pdf VIP
- 2025年中国康复医疗产业市场前景分析与投资建议报告.docx
- 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共青团入团团员必知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