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20 分)
风雪华家岭茅盾
华家岭没有弯弯曲曲的盘道,路面也平整宽阔,路基虽是黄土的,似乎也还结实,有坡, 然而既不在弯道上,且不陡;倘在风和日丽之天,过华家岭原亦不难,然而正因为风和日丽 不常有,于是成问题了。华家岭上是经常天气恶劣的。这是高原上一条山岗,海拔五六千尺, 从兰州出发时人们穿夹衣,到这里就得穿棉衣,——不,简直得穿皮衣。六七月的时候,这里还常常下雪,有时,上午还是好太阳,下午突然雨雪霏霏了,下雪后,那黄土作基的公路, 便给你颜色看,泞滑还是小事,最难对付的是“陷”,——后轮陷下去,成了一条槽,开上 “头挡排”,引擎是呜——胡胡地痛苦地呻吟,费油自不必说,但后轮切不着地面,只在悬空飞转。这时候,只有一个前途:进退两难。
四○年的五月中旬,一个晴朗的早晨,天气颇热,人们都穿单衣,从兰州车站开出五辆 客车,其中一辆是新的篷车,站役称之为“专车”。“专车”条件优良,下午三时许就到了华 家岭车站。这时岭上彤云密布,寒风刺骨,疏疏落落下着几点雨。因为这不是普通客车,该走呢,或停留,车中客可以自择。结果,留下来。那一天的雨,到黄昏时光果然大了些,有檐溜了。
天黑以前,另外的四辆客车也陆续到了,都停留下来。五辆车子一百多客人把一个“华 家岭招待所”挤得满坑满谷,当天晚上就打饥荒,菜不够,米不够,甚至水也用完,险些儿开不出饭来。可是第二天早期一看,糟了,一个银白世界,雪有半尺厚,穿了皮衣还是发抖。 旅客们都慌了,因为照例华家岭一下雪,三五天七八天能不能走,都没准儿,而问题还不在 能不能走,却在有没有吃的喝的。华家岭车站与招待所孤悬岭上,离最近的小村有二十多里, 柴呀,米呀,菜蔬呀,通常是往三十里以外去买的,甚至喝的用的水,也得走十多里路,在岭下山谷挑来。招待所已经宣告:今天午饭不一定能开,采办柴米蔬菜的人一早就出发了, 目的地是那最近的小村,但什么时候能回来,回来时有没有东西,都毫无把握云云。
雪早停了,有风,却不怎样大。采办员并没空手回来,一点钟左右居然开饭。两点钟时, 有人出去探了路,据说雪已消了一半,路还不见得怎样烂,于是“专车”的“专人”们就主张出发:“要是明天再下雪,怎么办?”华家岭的天气是没有准儿的。司机没法,只得“同意”,三点钟光景,车出了站。
爬过了一个坡以后,天又飘起雪来。“怎么办呢?”“还是赶路吧!新车,机器好,不怕!”于是再走。但是车轮打滑了。停车,带上链子,费去半小时。这期间,雪却下大了,本来已
经斑驳的路面,这时又全白了。不过还希望冲出这风雪范围,——因为据说往往岭上是凄迷
风雪,岭下却是炎炎烈日。然而带上链子的车轮还是打滑,而且又“陷”起来。雪愈来愈大, 时光也已四点半;车像醉汉,而前面还有几个坡。司机.宣.告:“不能走了,只有回去。”看路
旁的里程碑,原来只走了十多公里。回去还赶得上吃夜饭。
可是车子在掉头的时候,不知怎样一滑,一对后轮搁浅在路沟里,再也不能动了,于是 救济的程序一件一件开始:首先是旅客都下车,开上“头挡排”企图自力更生,这不成功; 仍开“头挡排”,旅客帮着推,引擎呜呜地叫,后轮是动的,然而反把湿透的黄土搅成两道沟,轮子完全悬空气来,车子是纹丝儿也没动。路旁有预备改造路基用的碎石堆,于是大家 抓起碎石来,拿到车下,企图填满那后轮搅起来的两道沟,有人又到两里路外的老百姓家里 借来了两把铲,从车后钢板下一铲一铲去掘湿土,以便后轮可以着地;这也无效时,铲的工 作转到前面来。司机和助理员(他是高中毕业生)都躺在地下,在泥泞里奋斗。旅客们身上全是雪,拍去又积厚,天却渐渐黑下来了,大家又冷又饿。最后,助理员和两个旅客出发, 赶回站去呼救,其余的旅客们再上车,准备万一救济车不来时,就在车上过夜。
这时四野茫茫,没有一个人影,只见鹅毛似的雪片,漫天飞舞而已。华家岭的厉害,算是领教过了。全车从司机到旅客二十八人,自搁浅当时期,嚷着,跑着,推着,铲着,什么方法都想到,也都试了,结果还是风雪和黄土占了胜利。不过尚有一着,没人想到;原来车里有一位准“活佛”的大师,不知那顽强的自然和机械肯听他法力的指挥否。大师始终默坐 在那里掐着数珠,态度是沉着而神妙的。
救济车终于来了,车上有工程师,有工人,名副其实的一支生力军。公路上扬起了更多的人声,工作开始。铲土,衬木板,带上铁丝缆,开足了引擎,拉,推,但是湿透了的黄土是顽强而带韧性的,依然无可奈何。最后的办法,人和行李都搬上了救济车,回了招待所。助理员带了铺盖来,他守在那搁浅的客车里过夜。
这一场大雪到第二天早晨还没停止,车站里接到情报,知道东西两路为了华家岭的风雪而压积的车辆不下四五十乘。有经验的旅客估计这雪不会马上停止,困守在华家岭至少要一
个星期。但是当天下午雪停,太阳出来了。“明天能走么?”性急的旅客找到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