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课内文言诗文组合资料整理与命题【学生】.pdfVIP

2022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课内文言诗文组合资料整理与命题【学生】.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2 届课内文言诗文组合资料整理与命题 组合目录 组合1 生于忧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组合2 送友人*渡荆门送别 组合3 愚公移山*赤壁 组合4 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 组合5 卖油翁*卖炭翁 组合6 陋室铭*野望 组合7 曹刿论战(2、3 段)*观沧海 组合8 北冥有鱼*岳阳楼记(2、3 段) 组合9 虽有嘉肴*关雎 组合10 醉翁亭记(2—4 段)*钱塘湖春行 组合11 出师表* 望岳 组合12 过零丁洋*鱼我所欲也 组合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一、文学、文化常识: 1.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还学过他的《陋室铭》。 2 .刘禹锡被贬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在扬州初次见到白居易。白居易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给刘禹锡,刘禹锡作此诗答谢。“乐天”即白居易,字乐天。 3. 酬:以诗相答。见赠:送给我。这是一首酬赠诗,七言律诗。 二、重要注释: 1. 巴山楚水:诗人被贬所到之地。 2. 二十三年:诗人遭贬的时间。 3. 弃置身:遭贬的诗人自己。置,放置。弃置:贬谪。 4. 闻笛赋:指晋人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借此典故怀念已死去的柳宗元等友人。 5. 翻似:倒好像。 6.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借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 年的感慨。也借此表达世事沧桑,人事 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7. 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8. 长:增长,振作。 三、重要语句理解: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对自己被贬谪、被弃置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个典故,表达:老友已逝,无尽怀念;人事全非, 恍若隔世。无限悲痛怅惘。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由前文伤感低沉,转为慷慨昂扬。 “沉舟”“病树”比喻诗人自己,又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生机景象, 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新的意义: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酬赠题意,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也有共勉之意。 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整体鉴赏: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奔放中有哲理。时间:由过去到现在到未来,情 调:由低沉到高昂。结构巧妙,恰当用典,情、景、理三结合。 四、主旨:诗人因遭贬而辛酸悲愤,但仍表现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出 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战国】孟子 一、文学文化常识 1.作家:孟子,名轲,战国人,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有“亚圣”之称,与孔 子并称“孔孟”。 2 .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 3.孟子政治主张:仁政、民本。 二、重要句子翻译 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2.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长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3.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相抗衡的国 家和外患的侵扰,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4.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以后才明白常处忧虑祸患之中可以使人(或国家)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 人(或国家)死亡。 三、课文主要内容梳理 1. 第1 段: 列举六个历史人物,阐释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 六个历史人物:出身低微,历经磨难,终成大业。 用排比句,气势逼人。 2. 第2 段: 从个人(正)、国家(反),两方面论证经受磨难的必要。 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