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DB41T 1226-2016白蛾周氏啮小蜂人工繁育技术规程.docx

DB41T 1226-2016白蛾周氏啮小蜂人工繁育技术规程.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65.020 B 62 河 DB41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1/T 1226—2016 白蛾周氏啮小蜂人工繁育技术规程 2016-03-18 发布 2016-06-18 实施 河 南省质 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漯河市豫中南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陈素贞、张素华、李大银、李俊中、张可银、袁宝多、王静。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 许勤勤、姬琨、童玲、孔燕、赵雷、刘曌、亓迪、殷艳辉。 白蛾周氏啮小蜂人工繁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人工繁育的术语和定义、 工艺 流程、基本设施和设备、替代寄主、种蜂、繁育、释放。 本标准适用于以柞蚕(Anthera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蛹为替代寄主的白蛾周 氏啮小蜂人工繁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 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 1704—2007 白蛾周氏啮小蜂人工繁育及应用技术规程 SN/T 1374 美国白蛾检疫鉴定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白蛾周氏啮小蜂 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属膜翅目(Hymenoptera), 姬小蜂科 (Eulophidae)。是目前控制美国白蛾、杨小舟蛾等杨树食叶害虫的重要天敌,具有寄生率 高、繁殖力强、雌雄性比大等优点。鉴定特征见附录 A。 3.2 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属鳞翅目(Lepidoptera),灯蛾科(Arctiidae)。是 我国进出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和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为食叶害虫。寄主广泛, 包括林木、果 树、农作物及野生植物等 370 余种, 其中主要是阔叶树。幼虫孵出即吐丝做网幕, 并在网幕 内群集,取食树叶。老熟幼虫寻觅树皮裂缝、树洞、树下或浅土层土块、瓦砾、枯枝落叶下 及建筑物缝隙等隐蔽处化蛹。成虫有一定飞翔能力和趋光性。卵多产于寄主树冠周缘叶片背 面。各虫态鉴定执行 SN/T 1374。 3.3 杨小舟蛾 杨 小 舟 蛾 (Micromelalopha sieversi), 属 鳞 翅 目 (Lepidoptera), 舟 蛾 科 (Notodontidae)。是我省杨树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幼虫常群集为害, 将杨树叶片食光,仅 留下叶表皮及叶脉。老熟幼虫吐丝缀叶化蛹,影响植株叶片光合作用。蛹在树洞、落叶、地 下植被物松土内越冬。成虫有一定飞翔能力和趋光性。卵黄绿色,半球形,呈块状排列于叶 面。 3.4 杨扇舟蛾 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属鳞翅目(Lepidoptera),舟蛾科(Notodontidae)。 是我省主要食叶害虫之一。爆发时经常会将树叶全部吃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幼虫啃食杨 树叶片,常群集为害,将叶片食光,仅留下叶表皮及叶脉。老熟幼虫吐丝缀叶化蛹,影响植 株叶片光合作用。蛹在树洞、落叶、地下植被物松土内越冬。成虫有一定飞翔能力和趋光性。 卵黄绿色, 半球形, 呈块状排列于叶面。 3.5 柞蚕 柞蚕(Anthera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 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大蚕蛾科 (Saturniidae)。是一种以栎属树木为食料的经济昆虫,其蛹是人工繁育白蛾周氏啮小蜂 的重要替代寄主。 3.6 人工繁育 根据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生物学特性(参见附录 B),将其成蜂接入合适的替代寄主, 通 过人为控制温度、湿度,使其在寄主体内完成世代发育,增加发育代数,扩大个体数量,用 于美国白蛾、杨小舟蛾、杨扇舟蛾等食叶害虫的生物防治。 3.7 种蜂 自然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或室内人工繁育的第 1 代~2 代,个体健壮、适应性和繁殖力 强,用于人工繁育的白蛾周氏啮小蜂。 3.8 复壮 通过更换替代寄主、变温等方法,使人工繁育数代后发生退化的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各项 指标恢复到正常水平的过程。 4 工艺流程 人工繁育白蛾周氏啮小蜂工艺流程见图 1。 选茧入库选 蛹种蜂扩繁种蜂采集检查寄生开箱通风暗室接蜂装 箱冷 藏 选茧入库 选 蛹 种蜂扩繁 种蜂采集 检查寄生 开箱通风 暗室接蜂 装 箱 冷 藏 削 茧 优选 控温控湿 林间释放 暖 蜂 图 1 人工繁育白蛾周氏啮小蜂工艺流程 5 基本设施和设备 繁蜂室(7.2m×3.2m×3m)、接蜂室(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td3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