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 课件 第七章 转向系统设计.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汽车设计普通高等教育车辆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系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Contents第一章 汽车总体设计第二章 离合器设计第三章 机械式变速器设计第四章 万向传动轴设计第七章 转向系统设计第八章 制动系统设计第五章 驱动桥设计第六章 悬架设计 转向系统设计第一节 引言第二节 转向系统运动理论分析和主要性能参数第三节 机械转向器布置方案分析第四节 机械式转向器设计与计算第五节 动力转向机构第六节 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与优化计算第七节 转向系统其他结构形式及选择第八节 设计实例 第一节 引言用来改变或恢复汽车行驶方向的专设机构,在汽车转向行驶时,保证各转向轮之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一、定义二、功用转向系统通过对左、右转向车轮不同转角之间的合理匹配来保证汽车能沿着设想的轨迹运动。 第一节 引言三、组成转向操纵机构:转向盘、转向柱、 转角限制器 转向器:齿轮齿条式、循环球式、 蜗杆曲柄指销式转向传动机构:左右横拉杆、转向减振器1转向盘;2转向轴;3、5转向万向节;4转向传动轴;6转向器;7转向摇臂;8转向直拉杆;9转向节臂;10左转向节;11、13转向梯形臂;12转向横拉杆。 第一节 引言四、设计要求(1)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转向中心旋转,任何车轮不应有侧滑。(2)汽车转向行驶后,在驾驶人松开转向盘的条件下,转向轮能自动返回到直线行驶位置,并稳定行驶。(3)汽车在任何行驶状态下,转向轮不得产生自振,转向盘没有摆动。(4)转向传动机构和悬架导向装置共同工作时,由运动不协调使车轮产生的摆动应最小。(5)保证汽车有较高的机动性,具有迅速转弯和小转弯行驶能力。(6)同时兼顾操纵轻便性和灵敏性。(7)转向轮碰撞到障碍物以后,传给转向盘的反冲力要尽可能小。(8)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的球头处,有消除因磨损而产生间隙的调整机构。(9)在车祸中,当转向轴和转向盘由于车架或车身变形而共同后移时,转向系统应有能使驾驶人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10)进行运动校核,保证转向盘与转向轮转动方向一致。 第一节 引言四、设计要求正确设计转向梯形机构,可以使第一项要求得到保证。转向系统中设置有转向减振器时,能够防止转向轮产生自振,同时又能使传到转向盘上的反冲力明显降低。为了使汽车具有良好的转向性能,必须使转向轮有尽可能大的转角,并要达到按前外轮车轮轨迹计算,其最小转弯半径能达到汽车轴距的2~2.5倍。通常用转向时驾驶人作用在转向盘上的切向力大小和转向盘转动圈数两项指标来评价操纵轻便性。没有装置动力转向的轿车,在行驶中转向,此力应为50~100N;有动力转向时,此力在20~50N。当货车从直线行驶状态,以 10km/h速度在柏油或水泥的水平路段上转入沿半径为12m的圆周行驶,且路面干燥,若转向系统内没有装动力转向器,上述切向力不得超过250N;有动力转向器时,不得超过120N。轿车转向盘从中间位置转到每一端的圈数不得超过2.0圈,货车则要求不超过3.0圈。 、 第二节 转向系统运动理论分析和主要性能参数一、转向系统的运动理论分析 在转向过程中为了使所有车轮都处于纯滚动而无滑动状态,则要求全部车轮都绕一个瞬时转向中心做圆周运动。 对于两轴汽车转向时,若每个车轮的轮胎都不产生侧向偏移,则为了满足第一节对转向系统的第(1)条要求,其内、外转向轮理想的转角关系需要满足下式:1. 理想的内、外轮转角关系 内、外转向轮转角的合理匹配是由转向梯形机构来保证。当前汽车的转向梯形机构对上述条件不能够在整个转向范围内得到满足只能近似地使它得到保证。 第二节 转向系统运动理论分析和主要性能参数一、转向系统的运动理论分析2. 最小转弯半径?? 第二节 转向系统运动理论分析和主要性能参数二、转向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1、转向系统的效率???? 第二节 转向系统运动理论分析和主要性能参数二、转向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1、转向系统的效率??逆效率表示转向器的可逆性。根据逆效率值的大小,转向器又可分为可逆式、极限可逆式与不可逆式三种。 第二节 转向系统运动理论分析和主要性能参数二、转向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1、转向系统的效率根据逆效率分类? 第二节 转向系统运动理论分析和主要性能参数二、转向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2. 转向系统的传动比变化特性传动比 角传动比 转向器角传动比 转向传动机构角传动比 力传动比 转向节上克服的转向阻力矩和施加在转向盘上的转矩比值 第二节 转向系统运动理论分析和主要性能参数二、转向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2. 转向系统的传动比变化特性? 第二节 转向系统运动理论分析和主要

文档评论(0)

xiaob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