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易错点专项练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答案).pdfVIP

2019年高考历史易错点专项练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答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年高考历史易错点专项练习:(4)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国语》有载春秋时“重耳拜土”的故事:公子重耳(晋文公)曾流亡卫国,向老农乞食, 老农举起土块给他,重耳大怒,随从却认为这是上天的恩赐,重耳听后立即叩头拜谢,领受泥 土而去。这则故事可以印证( ) A.封邦建国观念根深蒂固 B.井田制度仍然影响深远 C.统治者敬畏土地与农民 D.重农思想已经初步萌芽 2、黍和稷为同一类作物,黏性的叫黍,不年的称稷。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 多次, 稷字 出现40 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 次和 10 次。由此,可 能作出的判断是( ) A.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 B.甲骨文是研究精耕细作农业的重要资料 C. 《诗经》记载次数减少反映了井田制衰败 D.黍和稷是商周时期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 3、西汉后期至东汉,虽然农村受到高利贷盘剥和天灾人祸等影响,农民的处境不断恶化, 但是占有一定土地的自耕农,在全国人口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是当时( ) A.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统治者“无为面治” C.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 D.商品经济的靠物发展 4、西汉后期至东汉,虽然农村受到高利贷盘剥和天灾人祸等影响,农民的处境不断恶化, 但是占有一定土地的自耕农,在全国人口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是当时( ) A. 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 统治者“无为而治” C. 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 D. 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 5、唐大中九年,卢求在《成都记序》中对扬州、益州进行了比较:“大凡今之推名镇为天下 第一者,曰扬、益,以扬为首,盖声势也。人物繁盛,悉皆土著,江山之秀,罗锦之丽,管弦歌舞 之多,伎巧百工之富,其人勇且让,其地腴以善熟,较其要妙,扬不足以侔其半。”下列与 “其”繁盛密切相关的是( ) A.大运河的开通 B.南诏的影响 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都江堰的作用 6、《史记·平准书》记载:“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三等。黄金以溢为名,为上币;铜钱识曰 ‘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汉书·食货 第 1 页 共 4 页 志》记载为“秦兼天下,币为二等。”1975年湖北出土的睡虎地秦简《金布律》则提到“金、 布、钱”三等币制。这表明( ) A. 《汉书》的记载比《史记》的记载更可信 B.研究历史需要运用多种史料进行互证 C.文献资料比考古发现更接近历史真相 D.历史文献因其年代久远均变得不可信 7、《全唐文》中共计出现22 条“罢市”的记载,有21 条表示重要人物逝世,百姓悲痛,仅1 条与经济利益有关。北宋时期,因经济受损而罢市的记载在史书中屡见不鲜。这反映出唐宋 之际。( ) A.市民阶级逐渐形成 B.拜金逐利之风盛行 C.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D.史学思想发生变化 8、北宋末年的《鸡肋编》记载,“颍昌府(今河南许昌)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呼香菜门”。 南宋时,临安有谚语说:“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盖东门绝无居民,弥望皆菜 园”。这反映宋代( ) A.跨区域贸易得到长足发展 B.农业生产区域化日益突出 C.农产品的商品化特征加强 D.全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改变 9、元朝人陈高有《中华诗》云:炎方有撞树,衣被代蚕桑。”清朝人亦认为“利视丝盖百倍 焉 “木棉收千株,八口不忧贫”。这些说法表明元清时期( ) A.棉纺织业已基本取代丝织业 B.民众生活与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C.商品经济基本取代了自然经济D.种植棉花能获取较高经济利益 10、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 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 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