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夹膜组织胞浆菌粗球孢子菌第1页/共30页第2页/共30页真菌真核生物两种基本形态: - 酵母菌 - 霉菌 第3页/共30页真菌病1. 浅表真菌病2. 皮肤真菌病3. 皮下组织真菌病第4页/共30页真菌病4. 地方病 (原发性, 全身性): 夹膜组织胞浆菌、粗球孢子菌、皮炎芽生菌、巴西副球孢子菌 第5页/共30页真菌病5. 条件真菌病 内源性 - 念珠菌属(多种)- 卡氏肺孢菌 (?) 第6页/共30页真菌病5.条件真菌病 外源性 - 新型隐球菌 - 曲霉 (多种) - 接合菌 - 许多其它真菌第7页/共30页白色念珠菌及其它念珠菌无害寄居于所有人的皮肤及粘膜正常免疫系统使念珠菌属存在于体表第8页/共30页对念珠菌的主要防御机制 I.完整的皮肤及粘膜正常细菌群 第9页/共30页对念珠菌的主要防御机制 II.吞噬作用杀菌作用, 主要在多形核细胞, 少量在巨噬细胞T细胞 (CD4)第10页/共30页最重要的危险因素1.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 糖尿病3. 艾滋病4. 重度联合免疫缺陷病5. 髓过氧化酶缺乏6. 广谱抗生素第11页/共30页最重要的危险因素7. 留置导管8. 大外科 9. 器官移植10. 新生儿11. 严重疾病12. 静脉药瘾者 第12页/共30页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1. 皮肤及粘膜念珠菌病第13页/共30页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2. 侵入性的 (全身性, 散播性, 血原性) 念珠菌病第14页/共30页侵入性念珠菌病通常起自念珠菌血症(但只有50%的病例被证实有念珠菌血症)如果吞噬系统正常,侵入性感染止于此第15页/共30页侵入性念珠菌病如果吞噬系统免疫力缺陷,感染播散至多器官引起病灶感染念珠菌血症的病死率为30-40%第16页/共30页侵入性念珠菌病的论断革兰染色、自血液、脑脊液、腹水标本分离培养分离培养并/或器官病理阳性其它试验诊断显著性较低第17页/共30页流行病学尽管大多数念珠菌病是内源性的,但亦有交叉感染病例报道(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第18页/共30页卡氏肺孢菌寄生于人和多种哺乳动物的肺部,引起持久但无害感染第19页/共30页卡氏肺孢菌主要防御机制由T细胞介导致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引发间质性肺炎治疗与预防:磺胺甲基异恶唑或戊烷眯第20页/共30页新型隐球菌分布于全世界的土壤及鸟粪中 主要特征:肥厚的多糖荚膜,可使其逃脱吞噬作用第21页/共30页主要防御机制及病理T细胞防御吸入雾化的隐球菌酵母细胞第22页/共30页艾滋病患者并发慢性脑膜炎最严重的临床症状治疗: 两性霉素 B+/-氟胞嘧啶预防复发: 氟康唑第23页/共30页隐球菌病的流传病学外源性感染, 人群间不传染第24页/共30页曲霉曲霉是呈世界性分布的腐生菌,在土壤及植物中存活,它们产生的小分生孢子易形成气溶胶第25页/共30页 主要防御机制是吞噬作用 主要危险因素为恶性血液病、骨髓移植及类皮质甾酮治疗第26页/共30页最常见的并发症为: - 曲霉肿 - 侵袭性曲霉病 (高死亡率)治疗: 两性霉素 B、依曲康唑、氟胞嘧啶及手术预防: 避免暴露于分生孢子中(医院的新建筑物) 第27页/共30页接合菌接合菌是普遍存在的腐生菌主要宿主防御机制为吞噬作用主要危险因素为糖尿病、恶性血液病、类皮质甾酮治疗第28页/共30页主要临床症状:鼻脑型毛霉菌病 (鼻道、窦道、眼、颅骨及脑感染)治疗: 手术及两性霉素 B预后: 很差第29页/共30页条件真菌感染:难诊断难治疗难预防日趋增多在所有领域未来工作中形成巨大的挑战第30页/共30页谢谢观看!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以出芽分隔方式繁殖;霉菌是多细胞生物,以菌丝的方式生长,形成菌丝,通过孢子繁殖。酵母菌和霉菌都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极少数真菌具有其它形态(孢囊 、列)。真菌具有坚硬的细胞壁,细胞壁含有甘露聚糖、葡聚糖及几丁质;细胞膜内含有麦固醇。1. 仅侵犯角化组织;糠秕马拉色(氏)霉菌偶可引起条件真菌血症2. 仅侵犯角化组织的表层(约40种相关真菌)3. 来自土壤或植物的真菌可因外伤接触皮下组织,极少引起全身性疾病。4. 因地理因素,某些真菌局限于特定的地域。它们是原发性病原体(致病性真菌),分布于含海鸟粪的土壤中 (荚膜组织胞浆菌 ,粗球孢子菌), 或含不明成份的土地壤中 (皮炎芽生菌 ,巴西副球孢子菌 ). 它们可导致健康机体患肺炎及全身性疾病。“内源性” 指所指真菌为人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 “外源性”(见下一张)指所指真菌尽管可短暂污染人体表面(尤其是呼吸道),但并不正常寄居于人体 。卡氏肺孢菌很可能是许多动物(包括人类)肺部正常菌群的一部分。 其它一些条件真菌:马尼弗(氏)青霉菌、梭霉菌属、双极霉属、外瓶霉属、足放线病菌属、孢子丝菌属、霉样真菌属。致病性真菌(地方性病)可引起免疫功能缺陷的宿主较健康机体更为
文档评论(0)